【燕赵先锋·誓言永恒①】播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6-06-16 09:56: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晓娟
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不论是任何版本的入党誓词,引领这一庄严承诺的,始终是“我志愿(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表述。 志愿加入,是信仰上的主动选择,也是组织上的高度认同。

    岁月无声 誓言永恒    

    开栏的话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句誓言,穿越95年的风雨,在8000多万共产党员的心中回荡。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

    誓言背后的人生抉择,历经生死与烽火的洗礼,是时代骄子无悔的追求。

    岁月无声,誓言永恒。

    95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铮铮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回响。

    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入党誓词有着怎样的时代烙印,它背后清晰地刻画着一个政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渐成熟的历史轨迹,其中所传递的党性原则和理想信念始终如一。

    入党誓词,是庄严承诺,也是行为准则,更是党对党员的郑重要求。

    无论是白色恐怖下秘密入党时心中的默念,还是今天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上庄严的承诺,共产主义的信仰虽不必时时宣于口,却要一生去践行。

    请不要忘记,每一句誓言,都是一个考问:个人的前途命运怎样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

    请不要忘记,每一次宣誓,都是一种提醒: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应该怎样为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庆祝建党95周年,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誓言永恒》,希望通过回首95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的变化,触摸时代变迁与党的历史轨迹。

    文/河北日报记者朱艳冰

李大钊故居。王思达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汤润清

    阅读提示

    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不论是任何版本的入党誓词,引领这一庄严承诺的,始终是“我志愿(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表述。

    志愿加入,是信仰上的主动选择,也是组织上的高度认同。

    97年前,一位出生于河北乐亭农家的高级知识分子,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6年前,一位摸索救国救民道路十几年的老同盟会员、国会议员,发出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感叹;

    95年前,一位在唐山工作多年的广东籍产业工人,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的申请。

    他们,出身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却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在信仰和组织上,先后完成了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成为燕赵大地上最早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们,水平不同,党内职位、分工不同,历史地位不同,却同样为早期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作为事业开创者的他们,或许未曾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履行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宣誓形式,但他们却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和对信仰的忠诚,为后来者铸就了永恒的誓言——

    “感于国势之危迫,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1920年7月,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知识分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

    自从1917年任职于北京大学起,每年暑期,只要时间允许,这位北大图书馆主任总会回乡住上一段时间。

    “你在北京都做些啥啊?”见回乡的李大钊生活简朴、衣着朴素,不脱农家本色,一位乡亲忍不住问。在他的想象中,像李大钊这样的“大文化人”,日子总该与乡间百姓有所不同。

    “点种。”李大钊笑着回答。

    “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个大教授点的什么种?”这位乡亲十分不解。

    “传播共产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人才的培养撒播种子——这显然是李大钊当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他口中‘点种’的真意。”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李大钊纪念馆原馆长杜全忠表示,在后来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与李大钊有重大联系的有4位,在我党最早的50多名党员中,有近20名党员是李大钊直接介绍入党或由李大钊批准入党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在章程中只是对党员入党资格、条件和手续进行了说明。当时,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并有人介绍,经过审查,即可入党。加之档案材料的缺失,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再还原最早一批党员入党时的具体形式和情景。然而,信仰上的主动选择,是他们加入党组织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正因如此,尽管入党程序不断发展和规范,在任何历史时期,引领入党誓词这一庄严承诺的,始终是“我志愿(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表述。

    没有人的思想是天然形成的。

    1907年,18岁的李大钊从故乡乐亭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他早期的政治理念也正由这里开始起步。

    今天的青年也许很难对国弱民贫再有切肤之痛,而当时,在旧称直隶的这片土地上,全省仅分担的庚子赔款和地方性赔款就高达1200万两白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日益恶化,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

    “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不仅仅是农村中等家庭出身、“在校六年,均系自费,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的李大钊的个人选择,也是整整一代具有家国情怀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探索。

    1908年,李大钊出外求学的第二年,一位比他年长9岁的“地主少爷”、玉田秀才江浩,自费东渡日本。

相关新闻

【庆祝建党95周年】烈士吴亚鲁——革命路上的跋涉者

2016-06-12 21:59:39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不屈的战士。面对反动派的枪口,他挺身而出,掩护同志,义正词严,英勇就义。他就是第一位南通籍党员——吴亚鲁烈士。

抗战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献礼建党95周年

2016-06-12 22:01:51

根据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改编的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将于7月1日公映,呼唤人们坚信信仰、希望和力量。据了解,该影片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献礼建党95周年出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