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定瓷之父”陈文增12日晨去世 曾恢复失传定窑绝技

2016-06-12 19:49: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凯
陈文增是河北曲阳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陈文增(资料片)

    河北新闻网6月12日讯(记者孔思远)今天凌晨4时55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增因病在保定去世,享年63岁。

    陈文增是河北曲阳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陈文增从事定窑研究生产40年,使失传的定窑绝技复活并得以发展,被业界称为“名窑复兴时期中国定瓷之父”。陈文增开启的定瓷、诗词、书法之三联艺术获世界吉尼斯之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0年反复摸索,终恢复失传800年传统工艺

    与汝、钧、官、哥并称“五大名窑”的定窑始于唐代,在宋朝曾出现“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的鼎盛之势,并成为宫廷专用瓷,元代时因战乱,这项传统工艺销声匿迹。800年后,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为首的“定瓷三杰”历经三十余年艰难摸索,不仅实现了传统工艺的恢复,而且赋予当代定瓷更加广阔的文化内涵和崭新的行业前景。

    197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工艺美术定瓷厂成立。两年后,陈文增因写得一手好字被招进厂,与蔺占献、和焕相继成为“定瓷实验组”的研究成员,成为定窑恢复初期的攻坚力量。他们一方面遍寻定窑瓷片研究古定瓷呈色及装饰工艺的特点,另一方面到全国各地博物馆参观,将定窑藏品的花纹图案一一临摹,在胚体上反复刻划实践。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探索,终于绘就了当代定瓷恢复发展的清晰脉络,也因此在中国定瓷复兴史上留下了“定瓷三杰”的美誉。

    独创“瓷、诗、书三联艺术”获评世界吉尼斯之最

    擅长诗、书的陈文增根据“定窑以装饰见长”的传统,以瓷为载体,以诗书作咏唱,独创了“瓷、诗、书三联艺术”。2001年,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鉴定,“瓷、诗、书三联艺术”获评世界吉尼斯之最,由陈文增设计制作的“三联直口瓶”亦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在陈文增看来,要想发展壮大定瓷产业,就不能局限于艺术品、收藏品的定位和发展模式,定瓷产业更为广阔的市场在于民用工艺,应该让定瓷进入寻常百姓的家。

    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定瓷生产规模,陈文增提出了用机械操作代替手工制作,用注浆模具代替拉坯成型工艺的生产新技术,实现了定瓷从传统阳春白雪式的手工艺品到规模化生产的突破。近年来,刻有“陈氏定窑”及“陈文增”铭款的产品除供给国内市场外,部分产品还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相关新闻

河北省七件定瓷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6-04-23 10:08:28

4月22日,“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作品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由河北省三位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七件定瓷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