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湖区,悠悠画舫
山庄里的建筑,典雅中透着清幽
金山楼
牧场区
燕赵都市报记者李保健/文 史晟全/图
不到承德,不知承德之优雅;不到避暑山庄,不知山庄之大。余秋雨说,“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在这里,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的清代。”
避暑山庄大得令人咋舌,却处处流露着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朴素淡雅,有着“天人合一”的胸怀气度。
庞大不奢华的皇家宫苑
第一次到承德,车过北京,道路两侧山岭起伏,草木葱茏,景色宜人。这里的植被比想象中要好许多,以至于生了替古人担忧之心:山峦起伏,道路崎岖,当年康熙率领数万人由京城去避暑山庄,得经过多少艰辛?
艰辛也是值得的。那满眼的绿就是一种诱惑。在北方跑得多了,尤其对一个在黄土高原长大的人来说,印象中的主色调就是那一片“黄”,山是黄的,地是黄的,水也是黄的。承德和避暑山庄的主色调就是“绿”,而且绿得闲适、从容不迫,没有皇家园林那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六月的承德日头有点毒,但是避暑山庄里却清爽无比。避暑山庄博物馆的付广明说,山庄建筑高大,而且是木头建筑,本质清凉,加上园林里绿荫蔽日,山水遍布,暑气尽去也不为怪。
去过一次北京的颐和园,本来觉得颐和园已经够大,避暑山庄竟然比颐和园大了整整一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导游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就长达万米。避暑山庄大得令人咋舌,但是与北京紫禁城相比,这座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朴素淡雅,建造者虽然聚江南塞北景观之美于山庄,但更多的是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多了些山村野趣。
山庄庞大,却不奢华。作为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皇帝的夏季办公场所,宫殿也远没有想象中的豪华。建筑以灰色基调为主,青砖素瓦,廊柱古朴,与整个山庄的朴野气息相吻合。最显皇家气派的当属“楠木殿”,整座殿堂全部为金丝楠木结构,不施彩绘,每到细雨时节,楠木的芳香阵阵扑鼻,清幽典雅。这是清帝在山庄办公、接见各族首领、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康熙很低调,楠木殿虽然材料珍贵,建筑面积却不到600平方米,而且康熙御笔亲题“澹泊敬诚”。“澹泊”,二字来自于《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诸葛亮《诫子书》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康熙皇帝非常欣赏这两句话,以“澹泊敬诚”来律己并教训子孙,作为治国之道。
雍正说,“人有善恶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创业难,守业更难。”斯人早已远逝,他的话至今振聋发聩。不只雍正,康熙、乾隆也时时以史为鉴,警醒自己。康熙、乾隆在关于山庄景点的题名、题诗、诗注中,就多处涉及“戒”。芝径云堤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景,是最早动工的建筑之一,对山庄湖区各处风景具有连缀功能,也是统领之一。康熙在芝径云堤的题诗中就说:“边垣利刃岂可恃,荒淫无道有青史。知警知戒勉在兹,方能示众抚遐迩。”寥寥数语,却语重心长,引人深思。
康熙在水芳岩秀一景的题诗中也说到,“节宣在兹求,勤俭勿落后”。在山静、泉甘、水清之处建一所用来休养的宫殿,闲暇之时,享受享受清净,对身居大位,殚心竭虑的皇帝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康熙还在提醒自己,要节宣、勤俭,不能一味享受放纵。付广明说,康熙反对沉溺于醉生梦死、穷奢极欲、奢靡浪费,倡导勤俭节约,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执政方略,他的身上有一代明君的良好品德。康熙的节俭,也让避暑山庄有“天人合一”之美,却处处透着朴素、淡雅。
人间胜景宛似天成
避暑山庄不奢华,但是每一景都颇具匠心,一山一水皆精华。避暑山庄建于康乾盛世,是清王朝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修建山庄,清帝从全国调来能工巧匠,将古典园林传统营造思想与形式相结合,造出了一座独步古今的皇家宫苑。清人赞誉其为“宇内山林、无此奇丽,宇内园亭,无此宏阔……”
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追求“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园林意境,利用避暑山庄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复杂多变的地形特点,将山庄建成了一个缩略的中国版图,东南是风光旖旎的湖区,西北是雄伟起伏的山区,东北是辽阔茂密的草原。这里也是康熙的匠心制作。建园时,康熙主张“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草木勿动树勿发”。避暑山庄管理处的徐兴志说,康熙希望这座园林来源于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回避人工的雕饰,师法自然,成为“朴素之美,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典型艺术之作”。因此山庄不少景色就是依照康熙的意思,“依松为斋”,“引水在亭”,有“静观万物俯察庶类,文禽绿水而不避,麀鹿映夕阳而成群;鸢飞鱼跃,从天性之高下;远色紫氛,开韶景之低昂”的空间效果。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光看名字,以为避暑山庄就是以山景见胜,其实避暑山庄的水也是秀丽无比。山庄里以水命名的景致甚多,如暖流暄波、泉源石壁、澄泉绕石、远近泉声、风泉清听、曲水荷香等等。走在湖区,绿柳绕堤,沿岸设置拟仿的江南名胜,亭台隐现,湖面荷菱摇荡,偶尔有撑篙摇橹的画舫游弋,恍惚梦回江南。避暑山庄大部分是山,有了这一泓泓清水,山的静便与水的动结合了起来,打破了缺水的平原区与西北部山区景观的呆板过渡,让山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这水也清澈。据避暑山庄博物馆的付广明介绍,这与山庄水系工程有极大关系。避暑山庄的湖区原为沼泽区,曾为武烈河水道的一部分,后由于河道淤塞,主体河道整体东移,形成了沼泽地。康熙在此选址建园,挖泥成湖,形成了九个湖泊相互连接的湖区网络。湖底是透水性极好的沙石,因此与武烈河形成自然渗透。山庄水网有三个来源,一为山庄内的热泉,二为山泉汇入和地面径流,三为武烈河水的引入。当年这些水源水量充足,经造园者合理疏导和艺术性的处理,形成湖泊、溪流、瀑布等景观。
虽然湖区拟仿了江南美景,如苏堤、烟雨楼等,却又不是单纯模仿,有极大变化。假山、虹桥、楼堂因傍水而充满灵性,建筑也讲究因地就势,宜亭则亭,宜堂则堂,水随物转,物得水活。山石、短桥,高低曲折,参差错落,虽由人作,宛似天成。
宫苑里的草原
湖区再往北走,眼前骤然开阔。避暑山庄湖区以北,是一片面积约千余亩的平地,康熙将草原搬进了山庄,营造出辽阔深远的草原风光。这片草原东临宫墙,西面和北面是山岭,处在山岳区和湖区的过渡地带,使整个山庄有了起伏,有了节奏感。
六月,草已茂盛,风一吹,如波浪翻涌,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势。早些年,这片草原没有羊,倒是有许多梅花鹿徜徉其间,令游人惊叹不已,称自己如至仙境。鹿也不怕人,会悠然地踱到游人面前,与游人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山庄鹿多为患,不得已将大部分放生木兰围场。剩下一部分依然留在山庄,却似更喜欢游荡在山庄更广阔的山林里,偶尔会下山来,在草原上奔驰嬉戏。
付广明说,清帝在巡幸木兰之前,送来御马,以及各地献来骏马,均在此“相其弩骏而调试之”。清帝还在这片草原上修建了蒙古包,在草原上骑马射箭,彰显武功,在蒙古包里召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
清帝很重视和蒙古的感情,满族入关之前,和蒙古族的兄弟们并肩作战,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入关后,清帝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豪情,放下帝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蒙古族的兄弟们开怀畅饮。
这种气度就像高山,需要仰视。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公园,其壮丽程度文字难以尽述。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其他园林的人很不习惯。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这个格局,包含着一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
由于时间所限,在避暑山庄游览的地方尚不足其三分之一。也游览过许多景区,唯一避暑山庄让人目不暇接,惟愿时间过得慢一些。没有尽揽胜景,有些遗憾,不过也便留了许多念想。期待与这“形貌如中华成一统,名胜集全国于一园,文化融华夏五千年”的人间盛景再度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