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资源 绿了河山 富了农民
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地处深山的小村子能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这是平山县北冶乡赵家沟村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河滩里捡的石头能卖钱、自家炸的油食儿会被抢购一空……
这要得益于平山县佛光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探索的“大区小镇”精准脱贫模式。该园区以佛光山主景区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11个山区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推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游客为啥来小村镇——用打折的价格看到更多的风景
5月21日,来自石家庄的几辆旅游大巴稳稳地停在赵家沟果香小镇门口。500余位游客陆续走下车,好奇地打量这个深山里的村子。很快,一个个颇具特色的标牌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牵引了他们的脚步——乡愁馆、石刻小院、果香小院、杂粮小院、特色小吃小院……
“石头磨的烟灰缸很独特”“现磨的棒子面煮粥肯定香”……在一拨拨游客的赞扬声中,村民的钱袋子很快鼓了起来。
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贫困山村何以引来都市游客?
“我们和旅行社达成协议,只要游客先到特色小镇游览,就可以免费参观国家4A级景区佛光山。”佛光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负责人一语道破玄机。
在开门迎客之前,园区组织专家对赵家沟村进行了考察调研,在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经济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果香小镇的特色定位,对该村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改建特色小院,整合扶贫资金发展果树种植……
“大区加小镇”旅游套餐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游客和旅行社的欢迎。“用打折的价格看了更多的风景。”游客赵先生笑着说,门票减免后既可以游览大景区的奇峰古寺,又可以领略小村子的特有魅力。
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规划建设11个特色小镇,目前已经开发建设了赵家沟村果香小镇、柏树庄村文化小镇、唐家会村影视小镇。整个项目完成后,每年可为平山县增加300万人次以上的客流量。“大区小镇”将成为省会周边两日游的首选之地,可为当地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人均年增收上万元。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贫困山区农村的资源条件,将原来‘无市场价值’的资源变成了‘有市场价值’的资源。”省社科院副院长彭建强分析,我省贫困地区,多是山区、革命老区,在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方面有一定特色,通过著名景区带动周边农村,打造特色乡村小镇,可以将原来的贫困农村变成山乡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脱贫之路。
脱贫如何能持久——打造拿租金、挣薪金、分红利的“三金农民”
美丽乡村发展起美丽经济,足不出村就能赚到钱,大大调动了北冶乡11个村的乡亲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在赵家沟,村民们忙着搭架,打造葡萄采摘长廊;在柏树庄,村民们忙着排练秧歌,为给游客演出做准备;在唐家会,村民们忙着修整农家乐,迎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风铃渡》剧组入驻……
脱贫致富不是坐而论道的空想,而是起而行之的实践。北冶乡的乡亲们尝到了发展美丽经济的甜头,有了脱贫致富的盼头,也生出了辛勤劳动的劲头。
但是仅凭一腔热情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容易陷入同一地区内项目重复建设、产品结构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的误区,可能会导致贫困群众脱贫又返贫。佛光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组织专家对佛光山周边11个山村进行了多次考察调研,充分挖掘每一个村庄的区位特点、历史文化、经济特色,结合现有资源,逐一精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同时,积极扶持农民成立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整合土地、人、资金等资源要素,建立集团公司+特色产业园区+小镇+专业合作社+文化业主+电商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营机制,将农民打造成拿租金、挣薪金、分红利的“三金农民”。
彭建强对此这样分析:“这种机制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合作开发、统一经营管理,将原来身单力薄、没有自主经营能力的贫困农户和农民纳入联合开发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他们成为产业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穿梭在北冶乡的特色小镇,记者感受到一派生机与活力。特色小镇正成为平山脱贫攻坚的新抓手,把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一举活了资源、绿了河山、富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