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单一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主动抱团出击
李旭阳:近年来,平山县委、县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跳出单一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主动抱团出击,着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绿色山水为主导、温泉汤治为补充、历史文化为依托、特色风情为脉络,多景融合、多元发展的现代“旅游航母”,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强劲动力。平山县借助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契机,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突出西柏坡红色游、驼梁消夏游、北冶山水游、温塘温泉游、中山文化游五大旅游品牌,深度开发山水观光休闲、康体养生、乡村度假、文化体验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拥有5A景区1家,4A景区11家,4A景区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平山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正在全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兼具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记者:真正意义上的大西柏坡建设,如何从大处着眼,打破地域、空间、体制的限制,构建高规划、大交通、高品质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
●构建大西柏坡景区,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张胜利:构建大西柏坡景区,确实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更有效地把周边优质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构建省会西部太行山旅游大格局,要敢于通过跨区域整合,实现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差异化组合,让游客感受更加丰富的西柏坡旅游体验,感受更多彩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精彩。优化交通等基础设施,打破地域阻隔,加快实现西柏坡与平山县、阜平县、井陉县和石家庄市的旅游整合战略。
●建立大西柏坡旅游格局,要做大产品、大整合、大产业、大品牌
邸明慧:西柏坡位于太行山区,是全国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较快,带动了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相比,西柏坡旅游业的社会经济辐射效应较小,带动力较弱,对山区经济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因此构建大西柏坡旅游格局,建成以西柏坡为龙头,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带动河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十分必要。一要做大产品。整合平山及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如中央办公厅旧址、新华通讯社旧址、中宣部旧址、《人民日报》创刊地、华北人民政府旧址、中央北方分局旧址等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形成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二要做大整合。要整合驼梁、天桂山、滚龙沟、沕沕水、温塘等生态绿色旅游资源,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结合,产生叠加效应,打造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目的地。三要做大产业。发挥“旅游+”的作用,实现产业大融合。让旅游与西柏坡、温塘等周边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形成景村一体化。四要做大品牌。西柏坡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记者: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教科书,西柏坡纪念馆是集中的展示,如何让革命历史走进当代人的心灵?如何让人们在这里真正感受民族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如何让西柏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柏坡纪念馆必须挖掘内容,创新形式和载体
张志平: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上留下的革命文物、图片不仅承载和见证着历史,而且是传承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活教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必须适应新时期传播学的特点,坚持创新,挖掘内容,创新形式和载体,让以“两个务必”和“赶考”为特质的西柏坡精神深入人心。一是要加大对西柏坡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文献是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要对西柏坡时期党中央、中央局、各解放区的文献和电报往来分门别类系统整理,为研究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提供最权威的依据。二是要抢救性整理口述历史。一些曾经经历过西柏坡时期的老同志还健在,他们的回忆录、信件、日记和珍藏的革命文物是见证那段历史的重要补充,要刻不容缓抢救性地进行走访,整理他们的回忆录、信件、日记等文字材料,以影像和图书的形式出版。同时,建立文献和口述历史、文物、图片数据库,随时让观众查阅。三是加大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要组织省内外党史、社科专家不仅要对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研讨,还要以史为鉴,探寻西柏坡历史所蕴含着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借鉴,资政育人。四是创新宣教形式。要在深入研究西柏坡历史的前提下,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诗歌、舞台剧、影视剧、小说等形式,拓展西柏坡历史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五是利用新媒体。建立西柏坡公众号,以微信、微博的形式适时推送,让无论身处何地的干部群众都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六是适时修改陈列展览。要在严谨、准确的基础上,注重成果转化,吸收研究新成果,让观众常看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