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典范”,以服务构建创新生态
当国内互联网创业者纷纷扎堆北上广时,全球用户超3亿的海豚浏览器创始人杨永智却把公司放在了东湖高新区。
“公司起步资金不到20万元,但六七个人就能够拥有一个100平方米的办公室。”杨永智看中了武汉较低的创业成本,还有宽容、自由、务实的创业环境。
2009年12月,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赋予东湖高新区的使命之一就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这意味着这里必须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壤。
“企业审批办事不出园区”,东湖高新区作出了这样的承诺,并在创新政务服务方面做足了文章。其中包括实行“三条线”“三个清单”的高效管理模式,成立政务服务局实现一个部门管审批,上线运行“智慧光谷·政务云平台”等。
更多的举措则围绕着服务创新创业者,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展开。
为吸引人才,东湖高新区在企业注册、融资、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居住就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数年的培育,使一大批人才在企业成长壮大。
为更好让人才与资本对接,东湖高新区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模式,设立11亿元光谷人才基金,开启了“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的资助方式。
而在实施的技术平台众享计划中,他们还探索高校院所设备使用权和监管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发挥高校院所设备资源优势,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
2013年,围绕“黄金十条”,东湖高新区相继推出40多项配套政策。从专项资金“搭桥”股权激励到科技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以及鼓励设立天使基金等,均着眼于解决制约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进一步释放了科研人员、大学生等创业创新主体的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累计建成孵化器(加速器)47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3家,集聚创业服务机构400余家,构建了方便创新创业者“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场地、找市场、找圈子”的创新孵化生态体系。
2015年底,东湖高新区提出了打造“自由创新区”的计划,即以辖区内的武汉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全面推进改革试验,营造人才自由流动、技术自由转化、资本自由融通的创新生态环境。而今,围绕这一目标,一部升级版的创新驱动行动纲领已经出台并着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