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队员们表演的“杂技舞”。通讯员刘耐岗/摄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代晴 通讯员刘耐岗)说起广场舞,你想到的还是《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吗?那就out了,快来看看吴桥“潮”老太的表演,她们可是把杂技融入到了广场舞当中,一招一式尽展舞蹈与杂技之美,让群众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潮”老太太的杂技舞看呆路人
“花篮”飞舞,快若流星。在吴桥县百度小区广场上,十多名老太太正在火热地排练“花篮水流星”杂技舞。她们在中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中融入传统的杂技元素,让观众称奇叫好。
杂技舞队的成员都广荣向记者介绍,“水流星”是一项中国传统民间杂技艺术,在长约2米的绳索两端系一对水碗,耍弄时利用向心力,滴水不漏。考虑到中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她们把传统水流星做了修改,水碗用装有粮食的布袋代替,外扎红绸,像花篮,所以叫“花篮水流星”,训练时简称“流星”。看这边,65岁的都广荣把“流星”高抛起来,顺势一躺,用脚接住,继续盘旋转动。接着又将“流星”蹬到空中,一个“鲤鱼打挺”,起身用手将“流星”接住。在持续舞动时,另一只手再接过一副“流星”,一抛一接,两副“流星”上下盘旋飞舞。瞧那边,队员们将柔软的绳索转得像棍棒一样笔挺,一个抬腿,“流星”从腿下穿过,接回手中;一个弯腰,“流星”在后腰盘旋,继续上下翻飞;年逾七旬的孙桂芝一个劈叉,右手继续转动“流星”,左手顺势撑住身体,两腿蹬步,人体如圆规般在地面“画”圆圈…… 杂技舞队十余人,最高龄的已近八旬,最年轻的也年过半百。但抛接、舞弄、旋转、变换队形……杂技舞完成后,大家精神抖擞,大气不喘。过往路人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录像,定格最美夕阳红。
退休后编排杂技舞
“我和孙桂芝都有杂技的底子。”都广荣说,她出生在一个杂技世家,四五岁就开始练杂技基本功,年轻时拿手的项目不少,有柔术、顶碗、空竹、水流星、蹦床、空中飞人等。在杂技团退休后,她对杂技艺术的热爱忘不了,也放不下。前阵子,都广荣所在的艺美太极队商议排练有特色的节目参加老人节汇演。“咱吴桥是杂技之乡,不如编几个包含杂技元素的节目。”这一建议一经提出,得到众人响应。大伙热情归热情,可没有杂技功底,怎么办?都广荣和孙桂芝便做起了杂技教练,手把手传艺。大家耍的“流星”是都广荣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长短轻重配合大家的身形比例。一针一线缝起来,队员们用着很爱惜。 “大家毕竟岁数大了,学杂技并不容易。”都广荣笑着说,一开始,“流星”经常打到头、腿、后背,一早一晚近4小时的训练也让不少人胳膊肿得老高,但大家学习热情不减,再苦也咬牙坚持。都广荣和孙桂芝还用儿时苦练杂技的往事鼓舞士气,大家学得扎实,动作越编越复杂,节目越练越精彩,不仅有花篮水流星,还编了空竹秧歌舞。 “人老有个好身体,自己幸福全家喜。我们在跳杂技舞的过程中结下了珍贵的友谊,收获了掌声和欢笑,网上还有我们的视频呢!”都广荣笑着说,大伙跳出了中老年人的精气神儿,接下来还想将杂技舞推广到各乡镇广场舞队伍中去,让杂技舞成为吴桥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