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聚集地成为艺术机构部落
记者了解到,北戴河区已经整理出80处可以利用出租的院落,而目前,已经有20余家艺术机构在这里落户。
记者走访了一家陶器工作坊、一家藤椅工作室和一家即将开业的红木展示馆发现,这些平矮的院落看上去十分普通,甚至有些古朴的意味,但是走进去后会发现别有洞天。经过重新装修的院落,在保持其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用途。坍塌的院落、平整的菜园子以及现代化的家电设备,使得这里成为古朴和现代的结合,生活和艺术的结合。
北戴河区农工委副书记杨洪哲介绍说,起初,区里为了吸引艺术家来此落户,特意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对首批入住的艺术机构,十年免租。
而如今,想要来这里入驻的艺术机构多达上百家,为此,区里不仅不再免收租金,还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对艺术机构的筛选、管理。那么什么样的艺术机构才能符合条件?条件又是什么?那么多艺术机构想要前来落户,他们又看中这里的什么呢?
杨洪哲介绍说,一些手工艺方面的,契合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等艺术机构会首先考虑。再者一旦选中之后,双方还会约法三章,比如,区政府承担村落的美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而艺术机构则要保证常年开放,举办主题活动,加强和村民之间的互动,提升村落的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而艺术机构和村民的互动是区政府比较注重的一点,至于如何互动,则要根据艺术机构自身的范畴而定。“比如,一家制作藤椅的艺术机构,则要免费教给村民编织技术,美术馆要给村里的孩子免费培训美术知识等。这里和北京宋庄的区别就是,这里更注重和村民的互动。”杨洪哲说。
艺术机构又看中这里的什么呢?杨洪哲认为,除了这里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免租优惠政策、优美的气候环境、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底蕴等等外,大家一直认为政府规划在先,支持力度大,这里势必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杨洪哲预计,今年在这里落户的艺术机构将达到40家,计划在两年内,达到100家,届时,与此配套的咖啡馆、酒吧等等也将建起来,成为真正的文化艺术小镇。
借助千亩桃园发展乡村旅游
与此相距不远的费石庄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一周后将举行的第三届费石庄村桃花节。如今,对这个以期通过千亩桃园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来说,这是一件大事。
费石庄村是个不到700口人的小村,该村有着几十年的种植桃树传统,如今,已形成了千亩桃园的规模。
比港城的时令要晚上十天半个月这里的桃花才刚有花苞,费石庄村口两边粗壮的柳树抽出了嫩芽,白墙红顶的民居笼罩在其中。
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费石庄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那么这千亩桃园就成了大做文章的舞台了。
中午时分,王永明夫妇骑着电动三轮车下地回家,在途中,记者拦下了王永明夫妇。王永明说,儿子在外地打工,自己老两口在家里养种着10亩桃园,每到夏天,桃子熟了,就拉到市场上零卖,一年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从去年开始,村里搞起了采摘,也有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但是由于刚刚起步,靠近村口的桃园,有不少游客采摘,位置不好的桃园还是没有游客。但王永明夫妇对乡村旅游抱有很高的期望,“让游客来采摘,咱们既不用拉到市场上零卖,省了不少力气,价格也要高一些。”
58岁的蔺亚杰是费石庄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去年夏天,她开起了农家乐。蔺亚杰说,自己一个人在家也干不了别的,闲着也是闲着,利用自家位置靠近村口的优势,把自家的两层小楼收拾出了5间房,开起了农家乐,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2万元的收入。
在费石庄村的广场上,有几个带着小孩玩耍的大妈。记者听到一位大妈在邀请一位亲戚来参加4月22日、23日举行的费石庄桃花节,大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显然,村民们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并对未来充满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