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脑缺血耐受诱导和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文斌、张敏、孙晓彩等
该项目历时10年,开展了脑缺血耐受诱导及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脑缺血预处理通过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及其剪接变异体GLT-1a的表达和功能诱导脑缺血耐受等。发现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曲松钠和舒巴坦可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对谷氨酸的摄取,降低其兴奋性毒性作用,而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本项目为临床上研究开发提高神经细胞缺血耐受的方法提供了新线索,开辟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及肢体缺血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新途径。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保护作用机制
主要完成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习瑾昆、贺永贵、郑桓等
该项目通过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探索急性心肌梗死线粒体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并寻找临床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首次发现腺苷、吗啡、黄芪甲苷等通过eNOS/NO/RISK/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保护心肌;首次发现白藜芦醇等通过PDE5/cGMP/PKG/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保护心肌;首次证实Zn2+介导的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是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靶点。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研发拓宽了新思路。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22篇。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脊柱退变与畸形的相关系列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要完成人:丁文元、申勇、杨大龙等
该项目在细胞学、影像学、手术方式改良方面进行了10年系统性研究,证实17β-雌二醇可有效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纤维环细胞凋亡;左氧氟沙星可诱导大鼠髓核细胞的凋亡,对大鼠纤维环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首次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责任节段进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将环钻用于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采用改良的后路椎体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本系列研究共发表论文91篇,SCI收录22篇,获国家专利一项,成果在国内32家医院进行技术推广。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化工过程能量集成关键技术及节能新工艺
主要完成人:河北工业大学李春利、王洪海、方静等
该项目历时5年,研发出以隔壁塔为核心的能量集成分离装备关键技术、基于统计学的化工分离过程整体优化方法以及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一系列先进工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采用隔壁塔精馏系统,以降低精馏过程能耗及设备投资。建立了基于统计学的化工分离过程整体优化模型方法,搭建了优化后的控制方案。发明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新工艺。本项目技术已取得授权13项,发表紧密相关论文54篇,推广应用以来,已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201.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