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晚报讯(通讯员高明锐 记者田真)家住吴桥县铁城镇双刘店的刘景升,自幼爱好唱歌文艺,他组建了一支文艺队,自编自演,这一坚持就是20年,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有株槐树唐人植,故名‘唐槐’传世间,树身高大10余米,围长足有5米……”第一次见到刘景升,他提起农村的扭秧歌、快板书,朗朗押韵的小曲儿马上就脱口而出。初中毕业的刘景升,20年来自己编写的创作文稿,一本本装订整齐放满自家的书柜。成立文艺队之后,他就成了队里的“剧本担当”,写稿谱曲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以后能写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目,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让咱农村人的业余生活也能丰富多彩。”今年58岁的刘景升笑着说。
早在1997年,刘景升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起,觉得大街上很冷清,很少有人出来扭秧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一旁的刘景升顿时萌发了要组织村民扭秧歌、开展集体文艺活动的想法。说干就干,凭着满腔热情、浓厚的文艺兴趣和踏实肯干的性格,他走东家,访西家,一支由村里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秧歌队成立了。
刘景升自掏腰包近3万元,光音响就换了三次,统一购置服装、锣鼓、道具等,起初这支队伍只有十几个人,最多时发展到了117人。除春节、元宵等节日在本村演出外,还参加邻近村镇的文艺会演。小品、快板、三句半、双簧、数来宝等等,文艺队的节目日益多样化。刘景升把计划生育、普法宣传、新农村建设等编成小品,受到了大伙儿的热烈欢迎。这些内容也多涉及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立德行善等优良传统,其中《和睦家庭》《保护耕地人人有责》《夸夸俺的好儿媳》等作品在大伙儿中传唱度很高。“参加文艺队之后,有空儿就学学唱歌、扭扭秧歌,和大家一块有说有笑,感觉整个人都很高兴。”文艺队的赵大姨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