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互派挂职的干部均集中在经济发展、交通、园区等领域,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高效率的协作和人才交流。
“威县·顺义产业园的建立,使顺义区的产业、科技、人才、管理、资金、信息等优势与威县的生态、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实现了互补和融合。”在威县挂职任副县长的李晓勇说,北京顺义区利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赴威县投资发展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建设籽种产业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提高两地现代农业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威县借助劳动力、土地、能源及河北省综合改革试点县等优势为入园企业提供支持。
威县市场监管局副主任科员张健目前在顺义区南彩镇挂职镇长助理一职。他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涉及产业转移,互派干部扮演的是一种催化剂和加速器的角色。在互派干部的推动下,威县·顺义产业园与北京住总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采用PPP模式建设路网、供水供气供暖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
承接更精准——把产业转移和人口迁徙、城镇化建设、生态保护协同在一起
1月5日,记者在北京嘉寓集团投资建设的节能门窗幕墙及50兆瓦光伏分布式屋面电站一体化项目工地看到,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
该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2.1亿元,建设年产节能门窗、玻璃幕墙50万平方米和50兆瓦光伏分布式屋顶电站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约32亿元,上缴税金约1.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约480人。
如何依托各自优势做到精准承接北京转出项目?威县·顺义产业园重点承接京津外溢项目,侧重承接北京顺义区外迁的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和商贸物流等产业项目。
“精准承接北京转出项目,不能一哄而上,而是通过优中选优筛选出好的项目进驻。”威县招商局局长刘汝恒告诉记者,创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思路,要把产业转移和人口的迁徙、城镇化建设、生态保护协同在一起。
目前,顺义区已有2家企业首批签约入驻威县·顺义产业园。投资33亿元的北汽有限(威县)基地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动工。东方雨虹新型建材、曲美股份智能家具、顺美服饰高档服装、金路易速冻食品、运泰通高档制衣、威风智能电控四驱、瑞汀斯达手机精准件、三友恒瑞智能卡等一批大项目正在洽谈。
审批更快捷——一枚印章管审批,对签约落户园区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项目审批效率提高2倍
德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万台套汽车灯具及总成项目、华油惠博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污水综合处理厂项目、航天安泰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纳米新材料及延伸产品项目……近日,威县在北京顺义区举行威县(北京)投资环境推介会及项目签约仪式,吸引了大批项目。
是什么吸引这些公司落户?嘉寓股份董事长田家玉给出了答案:“高标准产业园为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特别是威县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为入园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化保姆服务,让我们更加坚定在威县做大做强的信心。”
在顺义外迁项目盯办上,威县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实行县级领导、引进单位、金融机构、纪检书记、政法干警等“五位一体”分包责任制,并且全程包办、一包到底,可以说责任单位是企业的小保姆,县政府是企业的大保姆,切实做到“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办”。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说,威县承诺做好承接迁建、新建项目园区平台,实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以高标准的“十一通一平”工业园区,承接京津入驻园区发展的所有企业。
各种审批手续由县行政审批部门统一受理、限时办结。作为我省唯一综合改革试点县,威县此前已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项目审批效率提高2倍。
“京津项目落地将形成示范引导效应。”安庆杰说,威县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威县·顺义产业园为主阵地和主战场,引进建设一批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培育未来跨越发展的增长点、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