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刘剑英[发自邯郸涉县]
1月30日,农历腊月二十一,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涉县关防乡后牧牛池村飘起了雪花,刺骨的寒风让人直打冷颤。虽然春节临近,但村民们大都没顾上置办年货。村后的桃花山上,近百位村民正在义务修筑一条通往山上梯田的道路,一条寄托着他们未来美好生活的致富路。
挥锹铲土,砌垒路堰,平整路面……从去年12月初动工,村民们依靠勤劳的双手,仅两个月就修筑道路2000多米。“村里的千亩梯田都在桃花山上,可多年来上山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运送肥料只能肩扛手提,果品也运不下山,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村干部刘拥军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就剩下中老年人,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干脆咱们自己动手修路,这样山上的核桃、花椒、柿子也好运送下山,大伙的日子也会好起来。”去年12月,在后牧牛池村卫生室内,64岁的村民刘土贵、67岁的刘虎泉及刘拥军等人倡议,组织村民出义工,说啥也要修通这条致富路!
山里修路不比平原,没有资金和大型机械设备,道路外侧都是深沟或悬崖峭壁,困难可想而知。几个60多岁的老人每天自带干粮,上山挖土砸石修路。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到筑路队伍中。从此,每天8点多,村民们便扛着铁锹、铁镐、铁锤等工具,步行四五十分钟来到施工现场,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
“男劳力主要负责凿石、搬运、垒路堰,妇女负责平整路面、做午饭。”58岁的村民刘竹林说,大伙每天干劲儿十足,几位村民还把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开到施工现场,义务运送石料和土。如今,这条宽四五米的道路在一米米向山上延伸。“整个工程共5000余米,今年3月就能完工啦。”
老人们天寒地冻中坚持修路的义举,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感动不已,他们纷纷捐款捐物。货车司机刘建利春节返乡的第二天,便来到工地和乡亲们一起“战斗”。“老人们都不顾年迈体弱,冒着严寒为子孙修路,年轻人更得冲在前面。”
中午时分,大铁锅里飘出阵阵香味,午饭是白面条搭配大锅熬菜。乡亲们放下手中的活计,手捧饭盒排队打饭。“刘记者,天冷,赶紧趁热吃!”刘拥军热情地递给记者一碗。
“老人们义务修路的事迹引起了邯郸市和涉县主要领导的关注,当地交通部门也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勘察,决定将道路列入政府工程,待路基完工后对路面进行硬化。”刘拥军告诉记者,“道路修好后,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就能顺利下山,村民增收就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