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职业农民”李素敏把种地当成事业(图)

2016-01-07 11:15: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春锐
李素敏在积雪覆盖的麦田里,用专业设备测量土壤温湿度。他创办了全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只用了11年,就把自己的家庭农场办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

    李素敏在积雪覆盖的麦田里,用专业设备测量土壤温湿度。朱 涛摄

    求教技术专家,

    种地也要讲科学

    在李素敏的285亩地中,有80亩显得与众不同。

    这80亩地里遍布长10厘米、宽4厘米的白色塑料牌,每个牌子上都用数字标记着。一个个标牌将80亩土地分割成小块,几乎每个小地块都“有名有姓”。

    用李素敏的话说,这80亩地里“试验套着试验”。

    这里,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已有上千个玉米品种、十几个小麦品种在此进行选育种试验。如今,不仅有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在此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还有一家美国公司的专家在此进行玉米育种试验。

    李素敏跻身“全国十佳农民”之列,不仅与规模经营有关,也与这80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密不可分。从普通种植到为公司扩繁、为专家进行繁育、帮助专家进行选育,李素敏一步步走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前沿。

    “农谚说‘种地不上肥,等于瞎胡混’,可没有好的品种、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科学的管理,上再多的肥也不行。”重启种地生涯之初,除了种的地多了之外,李素敏“牵牛耕地、扛桶打药”,跟一般农户没太大区别。在种子、化肥、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他舍得投入,但效果却并不如意。

    2005年前后,正当李素敏因生产经营亏损寝食难安时,赵县农业局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来县里培训讲课,传授小麦、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李素敏远远儿地挤在人堆儿里听课,结果越听越上瘾。“说起来也算种了好多年地,可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好多问题是以前从没听说过的。”

    与一般村民坐等农技人员上门推广不同,从听了这一回课开始,李素敏拿出当年跑业务的劲头,开始积极主动地联系县里、省里甚至“国字号”的专家。

    他陆续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省农研所、赵县农科所及赵县农牧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由此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进行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光2014年一年,就展示了18个小麦、玉米品种,加快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他特别尊重科技人员,尊重科学,乐于应用新技术。”省农科院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文英研究员说,李素敏每次遇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请教。

    在亲眼目睹李素敏婉言谢绝一些记者的采访之后,张文英越发觉得李素敏和自己很投脾气。“他为人低调,特别踏实,不喜欢胡吹。搞农技,要的就是这种踏实人。”在张文英看来,论经营规模,与省内外动辄占地一两千亩的大农场相比,李素敏还远远比不上,但论合作态度,却是最能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与专家沟通合作的一个。

    2009年11月,一场罕见的大雪造成华北部分地区冬小麦大面积冻害。第二年麦收时,在李素敏的家乡赵县,大多数地块的亩产只有300多公斤,“亩产过400公斤就是极好的了。”而李素敏承包的200多亩小麦,亩产均在550公斤以上,创造了2010年石家庄一带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奇迹。“说来说去,靠的是科学。”

    “以前三分种七分管,现在七分种三分管。”在李素敏的展示田里,不仅有选育种试验,还包括种植方式改革的试验。“不仅有小麦等行距种植方式,还有小麦立体匀播种植。”李素敏解释说,以现在的试验结果看,这些先进的播种方式,不仅苗壮、不容易倒伏,而且亩穗数多,产量高。

    科学种田的实践,颠覆了李素敏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多年积累下的很多观念。

    “同样是耕作,原来连年旋耕,活土层厚度只有12—15厘米,可现在提倡隔年深松,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左右,防止土壤板结,更利于保墒、保水、保肥;同样是拌种,原来用甲胺磷,可现在拌种剂‘一剂三配方’,集杀虫、杀菌、壮苗于一体……”操着一口浓重赵县乡音的李素敏说起这些专业知识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配方施肥、种植耐密植品种、单粒精播、微喷保灌、水肥药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随着一大批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应用,2014年李素敏的农场累计实现亩均节支增收350元,全年农场实现总收入16.2万元。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通过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繁育和新技术的应用,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600公斤目标,实现每亩经济效益多增收120元。

    因为长期配合专家试验,本来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素敏也渐渐变成了专家,甚至还当起了省内专家的评委——2015年2月,李素敏担任了省农业厅和省农科院共同组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小麦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绩效考评”专家组评委。

    “专家组一共八个评委,我算其中一个,评审对象大多都是咱们省内的知名专家。我这个农业技术的小学生,差不多出徒了吧。”李素敏的语气里,透着喜悦。

    一个多月前,李素敏刚和中国农科院签订了一份小麦玉米节水灌溉技术集成试验委托协议,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他的农场又“尝了鲜”。

    虽认识还不足一年,但李素敏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这点,早已给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常旭虹博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合作中,常旭虹曾向李素敏推荐了一款新研制的能抗病、抗逆、抗倒伏的化学调控剂——“吨田宝”,之后,每次见面,李素敏总兴奋地告诉常旭虹,哪块儿地用了“吨田宝”,效果如何。

    但“尝鲜”毕竟有风险,令常旭虹佩服的,还包括李素敏敢于承担科研风险的工作态度。

    “在很多地方,试验一旦失败,合作农户的情绪反应就很大。可老李不一样,即便试验失败,他也从不埋怨。”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常旭虹深知这种经得起失败的精神的可贵。

相关新闻

冀州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2015-12-25 09:56:08

    日前,2015年衡水市冀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冀州市政府招待处大礼堂举行,来自该市广大农村的首批100余名种粮大户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与此同时,该市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正式启动。

衡水冀州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百余名种粮大户参加

2015-12-24 13:46:07

日前,2015年衡水市冀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冀州市政府招待处大礼堂举行,来自该市广大农村的首批100余名种粮大户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讯(樊加伟、罗超英)日前,2015年衡水市冀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冀州市政府招待处大礼堂举行,来自该市广大农村的首批100余名种粮大户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邢台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391人

2015-12-22 10:41:00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侯丽芳是南和县感恩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邢台市第一批领到新型农民职业资格证的农民。

廊坊市2015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10人

2016-01-05 09:50:53

2015年,廊坊市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