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墙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2-11 09:35:11  责任编辑:侯猛

  □李国文(北京)

  《诗经·郑风》里,有一首题名《将仲子》的诗:“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

  这是写一个女孩子,对邻居家的二哥,屡次三番地跳墙过来,与她相会,向她示爱,实在不胜其烦,便求他不要再做这样的蠢事,不要来打扰她了。古时,二十五户为“里”,有里墙围着,住户的院子,有院墙围着,见面的园子,有园墙围着。这位二哥,黑灯瞎火跑来,要跨越三道防线,免不了手忙脚乱,撞折树木,捅了娄子。

  由此可知,在《诗经》的年代,墙,就出现了。

  这应该是原始社会瓦解以后的事情了,西安的半坡遗址证明,蒙昧时期,穴地而居,人类无需用墙隔开。只是有了怕别人眼红的资产,有了怕别人知道的隐私以后,墙,才派上了用场。所以,严格地说,墙是私有制的产物。

  通过这首诗,人们知道墙的功能,大致有三:第一,抵挡的作用,使那个执着的求爱者,难以长驱直入;第二,保护的作用,那位女子和那些植物,身处墙内,便有了相对的安全;第三,遮掩的作用,至于她的父母兄长,究竟是认可他俩结合呢,还是坚决要拆散,墙外的那个邻家二哥,休想了解到女方家庭的态度。

  据清人凤韶《凤氏经说·墉墙》:“古者屋下柱间墙曰墉,屋外四周墙曰垣,垣即所谓宫墙也。垣、墉皆得称墙,而墉不得称垣。”无论为墉,为垣,为墙,只要是能使空间一分为二的措施,都意味着内外的区隔,人我的轸域。实体的墙,如此;虚拟的“墙”,也如此。

  起伏的万里长城,曾经是华夏和夷狄的分界线,英文叫作“Great Wall”,直译过来,就是“大墙”。这一个“墙”字,倒是把握住了中国人建筑学的要义。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发数十万戍卒修长城,到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历朝历代的帝王,在这“墙”上没少下功夫。

  中国人的筑墙,防卫外来者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将自己紧闭住了。所以,四合院的要义,必垒四堵墙。这墙,就是居住者与外部世界的界限。王公贵族的府邸,高官显宦的豪宅,是用围墙围起的大型四合院;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是用城墙、护城河围起的“巨无霸四合院”。老北京城,一个由无数四合院组成的城市,也是一个无数堵墙林立在眼前的城市。北京城里,那磨砖对缝、敦实厚密的四合院,为什么所有的外墙窗户,既高且小?为什么所有的对外门户,虽设常关?

  由此可知,中国人造墙的目的,在于“隔”,物质的墙,起到分隔、间隔、区隔的作用;精神的墙,产生隔离、隔膜、隔阂的影响。如此,四合院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了。第一,重门叠户,莫测高深;第二,内敛外藏,自我封闭;第三,狭隘局促,关门独大;第四,壁垒心态,害怕开放。这种内向的、自恃的、局限的居住方式,几代人、几辈子拘束在这四堵墙中,久而久之,对居住者的思想、意识、观念、精神,会不会产生《淮南子》所言“井鱼不可以语天,拘于隘也”的影响呢?按“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逻辑推断。墙,这个东西,壁立于前,环伺左右,只有堵心的感觉,哪来开阔的胸怀呢?

  明清两代,之所以闭关锁国,自我隔绝于世界文明,畏之避之于时代潮流,之所以愚昧保守,以老大自居,落后挨打于帝国列强,与紫禁城里的最高统治者,跳不出“四合院”那四堵墙的束缚拘囿,恐怕有着莫大的关系。更何况,紫禁城的墙,更高、更厚、更坚固,也更严密呢!

  然而,对长期生活在四合院的老百姓来说,这四堵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墙,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的墙。走出有形的墙,也许不难做到,要想走出精神的墙,却非一件易事。蛹在茧里,自我束缚,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僵蚕,成为蛹干,只有破茧而出,才能变蛹成蝶,开创新天新地。

相关新闻

一部扎实厚重的抗战题材力作
——聚焦程雪莉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

2015-12-04 08:55:52

作为一名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能够如此丰富地寻找历史的故事,她所付出的心血、劳动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尊敬。红色平山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这段历史非常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剧版《白鹿原》再塑文学经典 翟天临走心诠释白孝文

2015-12-01 10:20:52

剧中的白孝文一角由实力小生翟天临饰演。向来以演技著称的翟天临认真研读剧本用心诠释,将这个充满矛盾纠葛且具有传奇色彩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村上春树谈文学创作之道 称像“一个人吃牡蛎”

2015-11-30 15:18:18

据日媒报道,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66岁)本月29日作为嘉宾出席了在该国福岛县郡山市举行的文学活动。”  村上提及创作时的孤独感,说“想到(不是在写小说)是在厨房烤牡蛎,就轻松了”,引起一阵欢笑。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黑洞高速喷射物质的新模式

2015-11-26 14:01:39

提到宇宙黑洞,人们都知道它能吞噬一切物质。实际上,黑洞在吞噬物质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向外的喷流。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