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农家女卖菜供出三名硕博生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1-17 10:51:36  责任编辑:李莎

    红红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彩旗、门口两张大大的喜字分外抢眼……初冬的一个早晨,邢台市开发区大梁庄社区236号周小国的家里,一派喜气洋洋。院里院外,酒桌前坐满了前来贺喜的街坊四邻。“小国真是好福气呀!三个儿女,两个博士,一个硕士,现在又多了个博士儿媳妇。”听乡亲们这么说,58岁的周小国脸上乐开了花。说起周小国一家,大梁庄社区的父老乡亲无人不晓。大家都知道,这家是村里出了名的“硕博之家”。还知道周小国的家里穷,三个孩子是从小在她卖菜的三轮车上长大的。

    燕赵都市报驻邢台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刘敬行 姚国霞 文/图

    高中毕业做一名记工员

    在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周小国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小学到高中,她成绩一直不错,考上大学是她从小到大的梦想。可毕业那年正赶上上山下乡,周小国被分到村里做了一名记工员。虽整日在地里劳动,但这个大学梦一直藏在她的心里。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周小国怀揣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报了名,但终因成绩不理想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周小国像许多女孩子一样结婚生子。“没考上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不能让孩子们跟我一样,一辈子跟黄土地打交道。”自己的大学梦搁浅了,她立志要供养孩子们上大学。“咱家穷,你们想有出息,就必须念好书,学好知识。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她常拿这些话来教育孩子,和大多数农村家长一样,“知识改变命运”是周小国信守不渝的老理儿。于是,从小学开始,她就十分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凡是老师留的作业,她都要求孩子必须做完、弄懂。不会的题,她来辅导;她不会的,就想办法找上过大学的街坊邻居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妈妈的严格要求,加上自身的聪明懂事,孩子们放学后的时间几乎全用来看书学习。直到现在,周家的三个孩子还是没有看电视的习惯。

    虽然家里经济困难,但只要是学习上的事情,周小国从不难为孩子。为了自家的孩子不被落下,她省吃俭用为他们报了周末辅导班。“俺家条件差,但只要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花再多我也舍得。”那时候的周小国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直到现在穿的衣服还多是街坊四邻给的。

    值得欣慰的是,三个孩子并没有辜负周妈妈的良苦用心。从小学到高中,他们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并相继考取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小儿子更是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周小国一家也成了村里有名的“硕博之家”。“我的大学梦孩子们替我圆了。”周小国欣慰地说。

    三姐妹跟着周妈妈卖菜

    “当时也是没有办法,孩子还小,出门卖菜只能带在身边。”说起当年卖菜的经历,周小国一脸的无奈。

    周小国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大女儿周瑞娟三岁那年,为了贴补家用,她有了种菜、卖菜的念头。

    周小国和丈夫从仅有的一亩多地里划出四分地做为菜园,种上西红柿、豆角、白菜等农家菜。蔬菜成熟的季节,她就骑上三轮车到公路边支起菜摊。当时大女儿三岁,二女儿才几个月大,家里没人帮忙照看,周小国只得一边带孩子,一边卖菜。出门时带上水和干粮,孩子渴了饿了,都是在菜摊上解决。冬天出门卖白菜时,年幼的孩子常常睡着,这时三轮车就成了最温暖的床。看着他们冻得红红的小脸儿,周小国的心里一阵酸楚。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除了帮母亲卖菜,孩子们也常坐在三轮车上跟她一起去栽秧、除草、浇水、施肥……跟着周小国卖菜的日子久了,孩子们也学会了卖菜。“俺家的三个孩子都会卖菜,啥菜啥价,比我记得还清。大女儿七岁时就能认秤,小小的个子就给人家称菜,拎起秤来小胳膊还直打颤呢!”忆起孩子们帮着卖菜的场景,周小国笑出了眼泪。

    对孩提岁月记忆犹新的还有周瑞娟,“小时候所经历的艰辛,确实让我们姊妹三个成长得要快一些。”知道妈妈的钱来之不易,在外上学期间,姐弟三个边学习边打工,为的是让在外卖菜的妈妈少受点儿累,能早点儿回家。

    周小国的菜摊一支就是十多年,三个孩子一个个从菜摊进了校园。直到村里统一收了地,再也无处可种了,她才不卖菜。但至今,乡亲们对她骑车带三个孩子卖菜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常开玩笑地说,周家的三个孩子是在三轮车上长大的。

    用孝道教孩子们爱家人

    每天早上五点半,周小国便穿衣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动作熟练地伺候父亲穿衣、洗漱、吃饭,吃完饭推着轮椅带老人出去遛弯……这样的生活,周小国已经过了十余年。

    原来,在大女儿考上大学的那年秋天,周小国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一头栽在了地上。虽然抢救及时,仍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日常起居需要专人看护。早些年的时候,还有母亲和她一同照料。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车祸让母亲永远离开了她。

    那段时间,一向坚强乐观的周小国整日以泪洗面,可想想瘫在床上的父亲和三个孩子,她强忍着泪水,担负起了照料老父亲的重任。

    给父亲洗衣做饭,床前伺候,带他遛弯儿,成了周小国每天的必修课。“早上一趟,下午一趟,一出去就是半天。推着轮椅虽然很累,但只要父亲喜欢,我累点儿都没啥。”日子久了,她父女俩成了过往路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大家都为周小国十几年如一日的孝敬和坚守点赞。

    母亲的孝行,三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寒暑假回到家里,两个女儿常帮着给老人擦身、洗衣服、喂饭,小儿子则给刮胡子、理发,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喊过脏累。每每看到围着老父亲忙乎的孩子们,周小国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周小国说,虽然过去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看到孩子们都已长大成才,她很知足。“你看,这是大女儿给买的大彩电、电冰箱,那是二女婿给买的热水器,还有小儿子买来的洗衣机……孩子们都惦记着俺哩!”周小国的笑脸,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如今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医生的周瑞娟时刻牵挂着家乡的父母,“我们不能经常回去,但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父母不易,我们会倍加珍惜。”

相关新闻

修鞋摊贩供出三个大学生 酷暑寒冬天天出摊十小时

2015-02-05 19:11:21

于希良给顾客换拉链。走下商中桥,就是于希良夫妇的修鞋小摊,他们已经摆了25年摊。说话的空当,于希良已经将手中的鞋修好,对顾客说:“您把鞋拿好,3块钱。于希良说:“我现在觉得脚比手干净,脚穿在鞋里啥也不接触,手这也摸那也摸的。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