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代晴 文/图
沧州市民戴其润的祖父戴元毅1937年启程去延安参加革命,一走多年杳无音讯。1946年秋,一封来自延安的家书,历时4个多月的辗转,终于寄到家人手中。今年10月21日,戴其润将祖父这封烽火家书,无偿捐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自此,这封展示沧州抗日世家历史抉择的泛黄信笺将在军博永久珍藏陈列,军博有了咱沧州人的革命文物。
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家书
戴其润说,曾祖父戴重泰曾加入李鸿章的淮军主力盛军,被历史抛入甲午中日平壤大战的血海,战败后身负重伤的曾祖父挥泪盟誓,世代抵御外侮,要与子孙共写报国之志。祖父戴元毅由彭真介绍入党,赴延安,打日本,舍小家为大家。新中国成立前后10余年间,祖父任中央组织部行政处(秘书处)副处长,随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至进京“赶考”。
戴元毅1937年启程去延安,一去多年杳无音讯。“1944年曾祖父去世前,又嘱托我父亲戴嘉樾‘接着去抗日’。”戴其润说,1946年秋,一封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家书,历时4个多月的辗转坎坷,终于寄到了当时作为国统区的河北青县王福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何况是烽火10年,全家人喜极而泣。“儿以身许革命,不能侍奉双亲,养老送终……儿只有努力革命事业,全心全意给劳苦人民服务,把孝于双亲的忠诚意愿,扩大到全国全世界人民身上,这样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来尽人子的孝道。……”戴其润别亲10年的祖父戴元毅,在给双亲的信中如是写道。
戴其润说,祖母王凤琴虽然是位目不识丁、裹着三寸金莲的妇女,但她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她作为共产党人的留守家眷,担起了全部家庭重担,支撑和挽救了濒临破散的家。睹物思人,祖母冒险将这封浸润时代记忆、展示抗日世家历史选择的家书珍藏起来,成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家书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是祖母的大智大勇,才使我等一睹烽火家书的革命风采,并得以留存后世;是军博的慧眼识金,又使其进入国人视野。”戴其润激动地说。
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祭,戴其润去年出版了《又到甲午》一书。书中跌宕传奇、催人泪下的抗日史实,引起军博的高度关注。得知家书保存完好,馆方借展了两个月。于是,这封红色家书在“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主题展”中走入大众视野,于7月16日起展出在庆祝抗战胜利部分的文物展柜中。由于反响强烈,这封家书被军博和《中国国防报》赞誉为“抗日世家”的“烽火家书”。
主题展结束后,军博又向戴其润郑重提出征藏此烽火家书。“爷爷戴元毅是从抗大走出来的抗日老兵,故家人悉知,此家书应属于党,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军队。对捐赠一事,家人早有此意。”戴其润说,伴随着自豪与不舍,全家人一致同意将烽火家书无偿捐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久远的信笺,承载着几代人的家国情怀,也展示着咱沧州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我等后辈唯有续写历史荣光,笃定报国强国之路。”戴其润深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