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 冯阳
10月16日,2015金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峰会在廊坊举行,该峰会也是2015金融界论坛暨第十一届国际金融博览会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峰会邀请了相关政府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出席,聚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趋势,进一步激发政府层面、金融界、产业界、学术界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有益实践,加快金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纲要》指导下,各地金融机构寻求自我定位
峰会上,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致欢迎辞。在欢迎辞中,他多次提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而这也为整场峰会抛出了有力楔子。各地金融局、金融办等机构纷纷以三省市的功能定位为基调,寻求在金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自我定位。
8月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公布三省市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对此,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表示,在推动首都金融业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希望深化北京的金融管理功能,发挥首都优势。她举例说,通过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支持企业在北京新三板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协同推动北京上市公司将部分资金有序转移到周边地区,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的合作模式。
在谈及金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上,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耿裕波表示,三省市可以互补原则发挥各地优势。即以《纲要》为基准,强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创新运营、河北后台服务具体要求,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和现代产业分工要求,调整优化区域金融空间布局,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博则对此提出了具体思路。他表示,统筹考虑到《纲要》对于河北的定位及河北自身优势,建议北京引导金融机构、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密集型劳动服务功能落户河北,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支付清算、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并希望与京津两地就金融领域的合作共同制定路线图,将框架性意向转化为行动。
创新金融方式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次峰会上,与会嘉宾分别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交通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发展发表演讲。其中,通过多种创新型金融合作模式促进三地合作成为讨论的重点。环保、交通和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有报道称,未来,京津冀将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新建城际线23条,总规模约3400公里。类似这样的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金融的推动作用。
北京银行副行长许宁跃表示,北京银行将通过投贷结合,以万亿资金推动京津冀发展。在具体方式上,除了银行贷款外,还会尝试采取向投行发债等方式。目前,北京银行已经成立了1000亿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优先支持该地区的轨道交通和生态环境建设。
北京农商银行行长张健华认为,金融在产业结构中的引导作用显著,在环境治理中,可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河北银行副行长杨应群建议,拓展无担保的融资模式,允许金融机构控股股权投资基金,实现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搭配。
作为企业代表,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国道出企业主的心声:不论大小企业,都会为钱发愁。而对于风口上拥有一二十万亿资金需求的环保产业,PPP模式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银行董事长袁福华建议京津冀三地设立跨区域的PPP基金,从而发挥不同类型、规模的金融协同作用。
产业发展要素在三省市间流动
与会嘉宾对于在京津冀协同产业发展中的要素流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对此感触良多。他说,如果站在北京的角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存在着各地资源的流入,可称之为引流。这以后,则出现了企业分流到北京周边,比如河北的情况。而现在很多企业将研发等环节放在北京,将制造环节放在河北,更像是对流。
除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子公司向北京以外的城市发散,其它要素也开始向津冀地区外溢。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助理高莉说,现在中关村的孵化机构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地建立了园区。与此同时,天使投资人也外溢到了津冀地区。活跃在中关村的12000位天使投资人,也将会优化京津冀三地的创业土壤。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戴宝进坦诚,虽然石家庄高新区在区位上无法与京津比肩,但是通过提高配套水平和优惠政策,在吸引企业落户石家庄上取得了一定效益。通过与京津地区高校合作,石家庄高新区建立了一个科技大市场,承接技术转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