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葛西劝 徐华 通讯员 张鹏
“文化遗产数碑林,清代戏楼撩人眼。古柏苍翠常年绿,文化底蕴有积淀……”近日,在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第二届文化节上,村民刘玉梅、田建华、相素珍、商玲4人表演了快板《家乡赞》。“这个节目是我们自编自导的。”今年60多岁的商玲自豪地说,“从这词儿你就能多少感受到大激店的人文底蕴。”
大激店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历史上曾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驿站,三面环水,贾市店堂、寺庙行宫密布于村内。改革开放后,部分村民先富了起来,其中张东志、张东海等6人创建了保定三联纸业有限公司,2000年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造纸企业。为实现“先富帮后富”的目标,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禄的动员下,三联纸业的几个老板在优先招用本村村民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形式让村民入股,当年就有500多户在三联入了股。2012年,村里成立保定市鑫鹏砼业有限公司,全体村民又都入了股。
“我们村800多户、3650人,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此外,95%的村民还有种地、开饭店、开商铺等方面的进项,人均年收入26000元左右。”现任大激店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河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村民素质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村里组建了耕余书画苑、乡音国剧社、读书协会,还成立了书画、戏曲、诗歌、合唱、舞蹈等多支文化队伍。他们还曾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书法家熊仁望、赵逢明等来村里给村民进行艺术指导。
“你看,我们这舞蹈服装怎么样?”舞蹈队队员杨秋菊拎着衣角问笔者,一脸自豪,“这些服装、道具都是村里出钱买的。”在这些“小件儿”上的投入,大激店村每年都超过5万元。
“在我们村跳舞有广场,看书有图书室,画画有书画室,下棋、打乒乓球有村民活动中心……”喜欢下象棋的刘树海说,“大激店村的村民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坐唱念打全都有专门的地方。”
“大激店人多才多艺,前段时间一听说要举办文化节,村民们一下子报了30多个节目。”村委会委员李钱琛说,“文化建设在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李钱琛看来,大激店村这些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与村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
“古今通鉴 风雅遗音”,大激店的戏楼在当地名气很大,从清光绪十六年建成起,两廊柱子上的这8个大字就成了戏楼的一个象征。为保护、挖掘大激店的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村里筹资修缮了古戏楼。此外,还修缮了始建于崇祯五年的东明桥,恢复了“百步三桥”的古景。“我们的目标是把大激店村打造成中国北方知名的历史文化古村。”张东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