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泉生山间四季流——走进鹿泉水峪村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9-07 08:07:18  责任编辑:丁璨

    村民们说,石头房子在建造中,尽量不用泥浆,一些拱门纯系“干插”而成,不用任何泥浆粘连,但由于排列有技巧,十分精致坚固。村里的房子普遍都是“百岁高龄”,最古老的一处院落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如今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不过很多村民因为感觉老屋采光等方面不如意,陆续告别老宅,去新村盖起了砖房,如今精通盖屋技术的石匠们越来越少,因为砖比石头平整亦好操作,盖出来的房子看着也整齐。走在老村中,除了纳凉的老人,很少遇到年轻人,让人心中未免生出几分寥落。78岁的刘兵书老人说:“俩儿子4个闺女都在外头上班,很少回来,就我和81岁的哥哥舍不得离开老宅子。”

    据传,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人在水峪垦荒、游猎、搭茅屋居住。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地点兵,留下“立石洼中巨石栽,本是窦王点将台”的民谣,其站立过的巨石至今依然还在。到了明代,村民们纷纷就地建窑烧石灰,采掘附近红石,修建房屋。

    听老乡“说古”,无不提及村里东姓举人。同治年间,水峪村东纪武,习文练武,曾在正定府乡试中,考中秀才,后在直隶保定府会试中中举。现在还有他当年练功时用的耍石两块,大的重三百五十余斤。东瑞亭为东纪武后人,我们跟随他来到村正中老宅,门口高高青石阶上荒草没膝,房门砖雕被风雨摧残已经模糊,细辨是石榴与鱼,寓意应是多子多福、连年有余,而房檐两边则刻有“甲”、“子”字样。东瑞亭说,这里原是二进宅院、大瓦房、宋式门窗,二层木板楼,系同治三年(1864年)建,清末翻修改成平房。红石砌墙、青砖加垛。屋子的房顶和墙壁等都用红色石块建成,石块的大小和形状不尽相同,显然经过认真挑选,精心布局。

    水峪,泉多石多碑也多,在一块写有“皇清显考登侍郎赵公之墓志”的碑前,东瑞亭说,“清朝道光十七年,这里闹蝗虫和干旱,百分之八十人家没有吃穿,饿殍遍野,一姓赵的善人带头号召大户人家捐东西救济穷人,老百姓觉得是义举,上报官府请求赞誉,特给予登侍郎称号。由此,也可看出我们这里民风的淳朴。”

    穿行村中,有鸡鸣狗吠声,有牲畜粪便味道弥漫。一挑担老汉抓一把新打的核桃塞给我们,真有采菊东篱、古风悠悠的意境……

相关新闻

【记住乡愁】古驿龙窝——走进井陉县小龙窝村

2015-08-13 08:37:24

站在村口的石阶上举目望去,一片依山构筑的石楼群映入眼帘,不似江南古建筑奢华秀美,却自有一番刚健质朴的气派。小龙窝村古迹甚多,除了遍布全村的古屋、古庙、古桥、古树,村西还有一龙窝寺石窟。

“记住乡愁——寻访河北传统村落”正式推出

2015-05-25 10:57:09

由省委宣传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主办的全媒体大型纪行报道“记住乡愁——寻访河北传统村落”正式推出。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