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驻衡水记者李海菊
“鄙人今年六十一,独辟蹊径种家具。锲而不舍十一载,首创天下第一椅。”这是在地里种出家具的尚春林为自己做的打油诗。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尚春林的那一把把原木色的椅子是在地里长了六七年才长成的。
虬枝错结的树木长成家具
深州市王家井镇西蒿科村村西头的一个院子里,远远看去,很多树木虬枝错结,仔细一看这些“纠缠”在一起的树木竟是一把把椅子。它们的主人尚春林自豪地说,每个人都喜欢自然,自然就是本真的代名词;每个人都喜欢个性,个性就是品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喜欢艺术,艺术就是尊贵的代名词;每个人都喜欢低碳,低碳就是乐活的代名词。多么高超的技艺,在天成地就的原生态面前都略显三分羞涩。
研究农业技术是一生的追求
尚春林说,他出生在河南省南召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高中时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回乡后,他爱上了农业技术,从此便走上了自学自研农业技术的道路。由于条件限制和维持现实生计的需要,他曾经教过书,干过瓦工,烧过砖瓦,贩过药材。不管日子多么曲折,他从未停止过钻研农业技术。
尚春林说,1990年承包公社农科站后,我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曾获市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市科技拔尖人才,并奖励一个国家干部指标。但他仍感到心愿未酬。2000年,已经47岁的他离开妻儿老小,怀揣梦想,只身来到北京。这时方深刻体会到挖掘商机的能力与知识层次和视野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打工,边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的优越条件,夜点明灯、如饥似渴地自学了3年。
突发奇想,要种植家具
尚春林说,在北京期间,让自己触及最深的就是沙尘暴和雾霾。受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位教授的影响,他每天满脑子都是“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环境是未来人类面对的最大考验,也无疑是最大的商机,可我做点什么呢?”有一天,在家具市场看到不少人对竹木藤类家具情有独钟。当时,灵感一闪:如果将藤编的工艺放到生长的过程中来完成,那就是种植家具。如果能够种植家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更高消费追求,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森林资源。接下来,凭着大半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推敲,结论是:不是绝对不可能。于是,他就决定研究种家具。
尚春林对记者说,从2004年开始,他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追求原生态理念的人士很多,但原生态家具到底是什么样或者是什么标准,答案全都似是而非,更没有一个想起来种家具的。一旦他把想法与人沟通,要么被嗤之以鼻,要么被说成天方夜谭。但他坚信自己可以成功,于是开始观察不同树种的习性,对种植资源进行考察,进行技术上的判断推理,压缩树种范围,制定试验方案……北京市区及周围的树种他能找到的都研究了一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