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贡宪云、张近情、戴绍志 通讯员周金良
一排排民居,白墙红顶;一块块空闲地,变成了游园广场……整洁的村庄、干净的院落、绿意盎然的绿地……
海兴农村变了!全县197个村中,已有171个投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并变成了洁净优美的美丽乡村。
建立机制,各级领导分包帮建
这几天,赵毛陶镇党委副书记孙国营十分忙碌,脸色看上去有些疲惫。“现在镇里有12个村正在改造,分包给了4个镇干部。按照规定,我每天得去3个分包村去查看督促。”孙国营说。
孙国营说的“规定”,是该县制定的乡镇“朝八晚五”工作机制。各乡镇干部每天8时上班,包村干部每天深入所包村庄,督导查看工程进展情况;下午5时,由乡镇党委书记主持召开调度会,听取包村干部和相关村党支部书记汇报,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乡镇干部天天过来,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北三村党支部书记孙长义说。
改造提升行动中,该县建立了多种机制。实行县委常委会月研究机制,县委常委扩大会每月专题研究一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各乡镇党委书记列席,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委书记周调度机制,县委书记坚持每周一调度一次,听取相关负责同志汇报,提出相关要求;“七人小组”月会商机制,每月初由县四大班子一把手、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组成“七人小组”会议,对改造提升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同时,该县还建立了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难点村、领导小组成员包乡镇、乡镇党政一把手包重点村、乡镇干部包一般村、村干部包重点户的“五位一体”帮建机制。目前,全县已有46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与农村帮建工作,解决难点问题635个。
改造提升行动中,许多村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刘东村原党支部书记仝炳庄年逾七旬,身患癌症,但他不服输、不服老,硬是把一个破乱不堪的村打造成全县先进村。付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付长忠,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意,一心扑在村庄建设上,把一个人口多、面积大、底子差的村打造成了全县亮点村。
干部的良好作风,带动了村民积极参与。两年多来,全县群众义务出动劳力200余万人次。
因村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8月9日,我们来到位于284省道西侧的赵毛陶镇孙庄村,只见一排白墙红瓦的民舍旁,建起了一个由彩砖铺设的活动广场。上面设置了凉亭、长廊、石凳,道路两旁种上了白蜡、竹柳等。50多岁的村会计孙金平,正跟村里十几位老人一起坐在凉亭里唠嗑,征求他们对改造提升的意见。
“这个广场是由废弃坑塘改造的,很受群众欢迎,几乎每晚都有村里及周边村民过来跳广场舞,多时达几百人。”孙金平说,这几年,村里带领村民对脏乱差的环境进行改造,建起了垃圾处理场,进行了厕所改造、黄河水管道入户、主要街道硬化、夜晚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