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完善交通微环境,该市将计划新建包括二仙居旱河南路、偏岭大桥东路等道路,其中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被首次提出,根据设想,城市轨道交通全长14.5公里,沿原来穿城而过的老铁路线,从武烈路至双塔山。“目前这个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如果项目能够设施,将会极大提高承德市区公共交通运送能力。”
拥堵问题能否解决?实际上,早在2008年,承德市交警支队就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影响承德市区道路畅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解决对策。在这份《调研报告》中,特别提出:影响道路畅通的主要有路网、车辆、行人、交通环境多种因素。
根据调研,承德市区主干道只有“四街十一路”,支路主要分布在沟沟岔岔。“尽管近几年先后对一些主干道进行了拓宽,对缓解拥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路网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该市交警支队一位负责人表示,承德市区受地形限制,沿武烈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布局不合理,依山就势,随弯就弯,随坡就坡,全部为混合式平面交通,人、车相互干扰的矛盾十分突出。
尽管《调研报告》已完成多年,但其中不少解决对策,仍具有参考价格。报告指出,解决人影响道路畅通的问题,可建立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解决全民交通安全和文明素质问题;建立政府交通考核机制;增加交管警力。解决车辆影响道路畅通的问题,总的思路是消减交通总量。解决路的影响问题,可拓宽主干道,提高通行能力;改善交通节点运行条件,建设城市环路,确保过境车辆不进入市区;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在一些街道建设地下通道或行人过街天桥等。在解决交通环境因素的影响方面,可在土地出让时将停车场规模列入规划条件;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新建一批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恢复改建停车场,将有设计方案,但尚未投入使用的停车场尽快恢复改建;并由多个部门统一行动,解决非法占道问题。
承德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尽管一些对策很有参考价值,但不少措施实施的难度很大。“比如建设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承德市区道路两侧空间狭小,几乎没有多余空间修建天桥和地下通道。”该工作人员表示,拥堵问题几乎是每个城市的通病,政府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引导大家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和绿色方式出行。
由此可见,城市交通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步,交通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还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努力。(燕赵都市报记者陈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