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家长观察到这些现象后,首先要以宽容、安慰的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适时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李幼东提醒家长,在对孩子宽容的同时,家长也应细心观察,别放过孩子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如果孩子连续几天出现失眠、痛哭不止、胃口差、动辄发脾气、绝望冷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人见面、交流,应考虑孩子陷入抑郁情绪的可能。家长除了多开导,更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免情况恶化。高考之后的这段时期,家长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扮演好陪伴者的角色:家长一般都爱子心切,为终于松绑的孩子安排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忽略了谁是主体,没考虑到这些计划是不是当事人喜欢的。如果安排被孩子拒绝或否定,家长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大部分家长与孩子长期处于控制与被控制的角色中,刚刚长大的孩子像出笼的小鸟渴望与父母分离。这时父母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担心孩子的未来或者过分约束孩子的行为。所以家长最应该意识到孩子的长大、孩子的愿望,要约束自己的控制欲。
不要越俎代庖:据以往的经验,家长经常办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比如在填报志愿方面,曾经遇到知名的医学专家的案例,因为父母深爱医学,也给自己的孩子填报了医学专业。可是孩子非常痛苦,他们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不喜欢医学、甚至已经考上研究生了还在抱怨父母为什么为自己选择医学,有些孩子甚至出现抑郁或暴力,这些都是今后家长应该避免的。
不可过分补偿:考虑孩子辛苦多年终于快熬到头了,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补偿孩子,尤其是经济上的补偿。切不可有这种补偿心理,属于孩子要经历的磨难一定是他的必修课,那是他的事情,社会不会因为他脆弱就少给他磨难,也不会因他没经历过风雨就只给他彩虹,家长的羽翼再丰也不能保护他一辈子,让他独立的行走吧,不要为他们做太多。
考生应注意自我调节
高考之后考生应该如何自我调节呢?李幼东给出以下建议:
平常心看待考试及结果:每个考生都要正确评估自己,不可仅凭一次成绩论英雄,以平常心看待考试及结果。在等待考试结果的过程中可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生活计划,选择积极阳光的人做出行的伴侣,做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
适当运动是个不错的选择:积极的行为可以消除负性情绪,缓解焦虑。可以选择不太剧烈的运动,如登山、散步、游泳等。
短途出游可缓解焦虑:相互陪伴下可选择安全路线出游,尽量选择主动性比较大的出游方式,避免拥挤、不安全的地方,尽量回避经济落后和流行病盛行的区域与国家,如有可能可选择山清水秀又有接待能力的小山村怡情怡心。
新闻延伸: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都开启了超级放松模式。睡上三天三夜、通宵游戏、K歌或是成天呆在家里“与世隔绝”地看电视、上网。没几天就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空虚乏力等状况。对此,兰州城市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沈建洲提出,家长应帮助孩子度过中高考后放松期,考后应该放松但不是放纵。
经历了紧张复习和高考的残酷竞争,他们终于可以拥抱自己期盼已久的暑假,很多同学却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中学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
攻略一:
学车学乐器掌握人生新技能
攻略二:
世界这么大趁暑假出去看看
攻略三:
英语不能丢为四六级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