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越来越多地介入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在城市,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也越发重视城市发展中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建设。
几年前,很多城市提出“繁华和舒适”的发展理念,衡量标准主要是城市规模、社会管理等。近年来,“智能化”逐渐写入国内众多一二线城市发展理念中,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城市开始将新一轮发展瞄向了“智能”。
顺应这一趋势,已经连续13次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近年来将信息城市建设加入到城市竞争力的考评指标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智能化发展的诉求。由于智能化建设投入高、产出效益慢,智能化也成为城市实力分化的主要因素。
其实,今年以来,以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代表的国内诸多城市已进入收获期。
2015年4月23日,一款名为“在成都”的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正式首发亮相。这个“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尝试,让成都市民足不出户,用手机就能办理88项公共服务,基本囊括了政府部门大部分的办事业务。
市民想健身不知道哪里有场地,想参加有关比赛不知道如何报名……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重庆市首个以体育生活为主题的“互联网+”平台——“云动重庆”于今年5月26日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让市民通过手机、PC终端获得预订健身场地,进行赛事报名,购买体育用品等便捷的服务。
而在镇江,“网上党支部”已成为流动党员群众的好“娘家”。3000多个党支部在网上注册,实名注册党员2万多人,成为党组织凝聚流动群众的新平台。“网上团支部”则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好帮手。这个平台目前已吸引16万青年注册加入,每年提供解决就业1万余人。
在农业大省河南,腾讯公司为每个村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村民们用微信公众号管理村民事务。
……
梳理这些案例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多地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投向了民生项目,毕竟,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实现“便民、利民、惠民”。
目前,我省13个县市区已成为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建设进度不一,但建设内容却稍显单一,大多围绕城市公共交通、地下管网等市政型大项目,投资额相对较低、效益产出比较高的民生小项目似乎尚未引起重视。
城市的本质是让生活更加美好,各地应抓住“互联网+”的种种机遇,以民生项目为突破口,借鉴深圳、广州等经验,着力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项目,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