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人都开网店,我们就是学习电子商务的,学了不少营销和网站制作的相关知识,也想试着开个网店,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以后走向社会也打个基础。”赵杨说几个同学一商量,说干就干,去年10月份在网上建立了校园商城,主要经营香皂、方便面等。除了寻找供应商,课余时间他们轮流到批发市场采购。他们又各自开动脑筋,在校园百度贴吧发贴子吸引顾客。
“现在校园商城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天都会接到十几单的生意,学生们在网上下单、支付完成,我这儿通过网站后台看到后,就会第一时间送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说话间,有同学在网上下了单。
“牛肉棒、鸡汁膜片各一个,方便面两桶。”整理好商品,赵杨向宿舍楼跑去。
“还有电动车吗,我租一辆。”“你来得正好,就剩最后一辆了,刚刚充满电。”
5月24日上午,学生肖新宇来到“星期六”创业街,准备租一辆电动车去市区购置些日用品,拿到车钥匙他松了一口气:“这电动车租赁太红火了,要不是来得早,就租不到了。”
经营电动车租赁生意的,是三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赢在青春”创业团队。公司创办人之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袁泽鹏告诉牛城晚报记者,2014年9月,他和两名同学凑了一万多块钱,买了15辆电动车,在“星期六”创业街开始创业,为学生提供电动车租赁服务。“我们出租电动车一小时3块钱,加上学校免费提供场所和设备,免费用电,我们很快就收回了成本,现在每天还能挣上二三百块钱。”
“虽然它很难移植到社会上,但这个项目是创业街里效益最好的,每月盈利五六千元。”据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姚建辉介绍,这里更多的是与专业学习相关,学生毕业后可移植到社会上继续存活、发展的项目。
妤兰德服装定制工作室,摆放着许多学生设计、制作的成衣,有演出服、晚礼服、婚纱等各式服装。七八名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设计服装,20多名学生在加工服装。
这个工作室由7名老师领办,吸纳了30多个学生。“学生是设计主体,老师负责指导。”工作室负责人牛海波老师介绍说,这里更像是实训实践基地,学生们的创意、设计灵感,都可以在这里变为成品。工作室对外承揽过几百款校服、工装、运动服、礼服、婚纱等各式服装的设计,都由大学生们来完成,学生们逐步摸索怎么和市场接轨,为以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在对一套学生装的领口处进行修改的大二学生张宁说,她曾用一周时间成功为一名外地人设计婚纱。“直接与客户接触,反复的修改,最后受到了客户的赞扬。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觉得对以后的发展特别有帮助。”
“这是我们探索出的师生同平台创业模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彩琴说,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经历从公司创办、管理、生产到市场开拓、业务洽谈全过程,便于学生毕业后开展创业。
截至目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累计投入260万元,通过“星期六”等平台成功孵化19个项目,直接参与学生达300余人,被评为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
电动车租赁火爆。
记者 刘晓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