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在我们周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在公共场所大声聊天、接打电话的人并不鲜见。
对此,樊雅丽分析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中国人口比较多、环境嘈杂的情况比较多,所以不少人习惯成自然地在公共场所‘大嗓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影响到他人。”
然而,即便“无意识”、“不自觉”的大声喧哗,也不能免除相应的责任、挽回相应的影响。
曾几何时,“广场舞”成了扰民的代名词。石家庄市公安局苑西警务站副主任刘建斌说,裕西公园广场舞扰民一度是警务站接到最多的投诉。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个经常上夜班的小青年因忍受不了广场音响,与跳舞人员发生了口角,差点闹出事儿。
刘建斌说,虽然跳广场舞的人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没有大声喧哗打扰别人的主观故意,但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按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条款,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可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不少人看来,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就图个热闹,但这一习惯,却让康辉旅行社常年带团出境的导游杨琳很头疼。“每次从接团的那一刻开始,提醒随团游客在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大声喧哗等,就成了我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杨琳告诉记者,国外很多公共场所比较安静,而我国游客往往过于“活跃”,难免引来一些小麻烦,如住酒店时,有游客在楼道大声说话,影响到国外游客,酒店管理人员就会找来要求做好游客管理工作。
由此可见,公共场所主动调低“音量”,是多么必要,而“管住自己的嘴”,真的有那么难吗?
“按理说不难,说话时稍微留点心就行了。”樊雅丽说,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不文明现象估计就会减少很多。
而在刘建斌和杨琳看来,经常提醒、反复劝导也是必要和有效的。“经过耐心劝说、给中老年人跳舞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今裕西公园里的广场舞音响声调小了,跳舞时间调整了,跳舞者和周边居民的关系和谐了。”刘建斌说。杨琳也表示,虽然反复提醒游客让她感觉很累,但旅程中游客大声喧哗的现象真的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