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麦收,马兰农场培育的“石麦22号”1水不浇亩产即达千斤,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已成为马兰农场的拳头产品。而时间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石家庄市农科院育种和推广基地刚搬到马兰农场时,小麦育种还仅为追逐高产,甚至没有节水的概念。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是农谚里讲的老话。但是,随着抽水机井越打越深、水泵功率越用越大,到后来就连抽水管每年都要多接2米,农场的专家们才深刻地意识到,还想依靠‘水勤’保产量行不通了,小麦节水已经迫在眉睫。”刘梦军回忆道。
而常见的喷灌、滴灌等设施节水手段,辛集市也曾做过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搞喷灌,不仅投资大、能耗高,而且还易蒸发。小麦生长需水量大,水浇不足,产量自然就提不上去,所以并不适合辛集这种平原地区的小麦种植。”辛集市农牧局生产科科长郭丙信解释说。
最终,马兰农场将小麦节水的路子,锁定在高产和抗旱小麦的杂交育种试验上,并相继培育出“石家庄8号”、“石麦15号”、“石麦18号”以及“石麦22号”等融合高产、抗旱、节水特性的小麦品种,“1水亩产千斤”不再只是梦想。
良种须有良方配套
从1971年来到马兰农场至今,刘梦军已经在这里和小麦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在他看来,节水小麦品种“只有和相关配套技术结合,才能事半功倍”。而他口中的“配套技术”,指的就是科学浇水。
刘梦军告诉记者,抗旱节水小麦包括全生育期内浇灌1次水、2次水或不浇水,并不是水浇得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作出科学指导,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其中,关键是要找到节水和产量间的平衡点。
“试验证明,小麦浇1水比不浇水增产效果特别明显,浇2水比浇1水增产效果比较明显,而浇2水以上,增产效果却并不明显。”刘梦军说,选种抗旱节水小麦,技术上要注意足墒播种、免浇冻水、小畦灌溉、春1水推迟到拔节前后等,这样全生育期只需浇1至2水,至少能比普通麦田少浇2水,仅电费每亩就可节省近百元。
节水小麦根系发达,具有分蘖率高、成穗率高等优点,因此播种时还应避免盲目扩大种植量,通常情况下亩播量控制在25斤内即可,既有利于农民节约成本,又有利于小麦个体、群体的均衡生长。此外,耕地和播种时还要注意镇压,使土壤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而除农艺节水外,工程节水也同样必不可少。过去土垄沟、大水漫灌的浇地方式已不适应小麦节水要求,辛集市吸取喷灌节水的经验教训,集中力量把铺设地下防渗管网作为高效农田节水工程建设的重点,以适应平原地区的小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