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30年培育让产业扶贫更扎实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1-20 08:38:17 责任编辑:李莎

    平泉“零风险”产业扶贫蹲点调研(下)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宋柏松、李建成、郭峰

    “实施‘零风险’产业扶贫,关键在于有一个强大的产业做支撑。”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说,产业强才能降低资金、经营、市场等风险,进而吸引企业和大户投资,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而从事产业的人多了,反过来又壮大产业实力,实现良性循环。

    在平泉,发展最为成熟、带动能力最强的农业项目非食用菌产业莫属。2013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5亿盘(袋),生产总量达到40万吨、产值40亿元,产量产值位居全国县级首位,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

    “不夸张地说,平泉是全国香菇价格的‘风向标’。”该县食用菌协会会长刘绍国告诉记者,每年5月至8月,平泉每天需要生产300吨优质香菇才能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每到夏季出菇期之前,协会都要根据物料、人工等核算菇农成本,确定香菇最低收购价格。这个价格将成为5—8月份影响全国香菇市场的指导价格。“这就是‘话语权’。”

    而回顾取得“话语权”之路,是平泉三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平泉食用菌栽培始于1984年。那年,该县农业局土肥站干事梁希才受派到保定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学成回来后开始带领24户农民种植姬菇,成为平泉种植食用菌的第一人。在梁希才看来,平泉食用菌产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提升四个阶段,而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前10年是起步阶段,平泉食用菌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成长。最难的是1989年,100户中有70户赔钱,20户保本,只有10户小赚。”梁希才回忆说,那时平泉食用菌技术落后、品种单一、没有规模,食用菌价格波动很大。“若不是政府每年持续扶持,食用菌产业也许早就夭折了。”

    但平泉没有因此退缩,除了一如既往的政策资金支持外,还加强了机制建设。1995年至2000年发展阶段,平泉提出了“南有庆元,北有平泉”的产业发展口号,并在县农牧局成立了股级的食用菌办公室,制定全县食用菌发展规划,着手引进优质香菇栽培技术。并于2000年建立食用菌专业市场,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促进冀辽蒙三省区食用菌的交流与合作。

    2000年至2004年,平泉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期间,平泉在县科技局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力促进中心,扶植多家企业成立科研机构,全县食用菌自主科研体系初步形成。同时,政府大力扶持食用菌民营企业发展,森源、润隆、三棵树、乾通等公司形成龙头企业群,食用菌基地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至今,平泉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档次和水平。2004年,将食用菌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增编添人,统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2013年,成立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形成了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黑木耳等多品种相补充、长短周期相结合、多模式周年生产、产业服务网络化、生产基地园区化、龙头企业集群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产业效益链条化的发展格局。全县10万农民因此受益,人均增收3000元,成为全县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从最初的24户,到现在的4.5万户,正是靠着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不间断地扶持引导才成就了平泉的食用菌产业。”县长曹佐金告诉记者,如今平泉县打捆使用农牧、水利、扶贫等农口项目资金,每年给食用菌产业的支持资金最多达到2000余万元,并不断加大基础科研力度,先后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机构,大大提高了菌业的科技含量。同时,下大力抓服务提升,菇农的食用菌大棚建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科技服务就跟到哪里。目前,食用菌收入占到全县农民收入的46%。

    用市场化的思维和市场的机制进行产业扶贫,如今在平泉已成共识。除了食用菌产业,平泉还先后建成了蔬菜、林果、养殖等产业,培育了榆树林子果蔬交易批发市场、北五十家子杏仁交易市场、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深购远销的流通网络,使产品能够卖得出、卖得好,保证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产业为基础,平泉结合贫困村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瞄准市场需求,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同时,引导资金集中向园区投放,把园区建好以后,再组织贫困户认领,对贫困户进行逐户重点扶持。并坚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森源、润隆等龙头企业融资引智,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带动效果,推动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形成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链。

    “功成不必在我。”这是榆树林子镇党委书记董博涵对产业扶贫的认识。从1994年到现在镇里换了9任书记,但都坚定不移地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和培育,榆树林子黄瓜被卖到了全国各地,影响着周边黄瓜市场的价格。依托这一优势产业,该镇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实施“一户一棚”富民工程,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增收明显的扶贫路子。

相关新闻

涞源产业扶贫群众做主选项目

2014-09-04 09:18:27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涞源县坚持扶贫开发走群众路线,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以政策为依靠,着力实施产业扶贫,收到了良好效果。

市场主导群众自主 涞源县产业扶贫助农民增收

2014-07-02 15:24:30

现在全县的扶贫产业多达几十个,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核桃、小杂粮、药材、旅游、养殖为主导,其他产业并存的产业扶贫格局。有了产业,产品销路如何解决,该县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农民企业家,做到了既帮农户又扶企业,既建基地也扶龙头。

滦平: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4-06-27 10:46:37

(徐红星)滦平县将产业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头戏”,结合不同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瞄准市场需求,探索多种方式方法,发展增收产业,努力构筑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培育发展3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青龙:产业扶贫惠及9.8万贫困人口

2014-06-17 09:12:34

  青龙满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扶贫开发模式,带动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卢龙县产业扶贫,920名群众脱贫致富

2014-01-03 14:10:01

“产业扶贫,让咱村的大葱和尖椒分别达到了350亩和120亩,村民人均每年增收1100多元。目前,该乡五个省级扶贫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已有920人实现了脱贫。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