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街头遇困,你会出手相救吗?
第八问“助力美丽河北,需要怎样的公德行动”开始征集故事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叶娟娟
看到路人迷路或车辆出现故障,力所能及地搭一把手,出一份力,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当我们路遇老人跌倒,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正陷于危急时刻,即使可能存在风险甚至是危险,是否也会勇敢地挺身而出呢?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并倾听了一些“草根英雄”无畏救人的感人故事。
人人援手,扶起“跌倒”的信任
“幸亏当时我正好路过,上前扶起那位因心脏病突发而跌倒的老人,并进行紧急救治,否则老人的情况不堪设想。”近日,回想起年初自己救助路边跌倒老人的事情,保定市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科医生李笑飞觉得很庆幸。
那是今年2月17日下午,轮休的李笑飞从保定市第三中学门口路过,看到一位老人脸朝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他赶紧上前实施救助。在判定老人不是脑出血引起猝倒后,他赶紧将老人扶至仰卧位,从老人的包里找到速效救心丸帮其服下。因为有人已经拨打120,过了几分钟,救护车赶到。他向医护人员交代了老人当时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车。
“当你准备对老人实施救助时,难道没有一丁点儿的顾虑和担心吗?”面对记者的提问,36岁的李笑飞坦言,对于一些扶起跌倒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的事件,他也听说过。当天准备上前救助时,还有路人提醒他。“但我是大夫,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危急关头,救人要紧,哪还顾得上那么多!”
“假如老人不是因病跌倒,而是被人撞倒,当时周围也没有人,你还会这么做吗?”记者又问。
“会。”李笑飞坚定地回答。
李笑飞告诉记者,现场很多人其实心里也很着急,但由于不懂医学知识,担心好心帮倒忙,所以不敢扶起老人。对此,他很理解。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他也不提倡“见人跌倒就扶”,“但不能因此袖手旁观,可以帮其求助有经验的人,或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樊雅丽认为,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既是社会美德,又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只有每个人付出行动,才能扶起‘跌倒’的信任。”她说,现实社会中,救了人反被赖的现象虽有,但毕竟很少,所以不应过度解读,不能让一两个极端例子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当然,如有顾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自证清白”的预防措施,比如几个人一起去扶,先说好相互之间作个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