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漕河渡槽上部。贾君洋摄
“你看,跨过铁路的那一跨是30米跨,这几跨是20米跨,我们的这个技术,国际上都没有先例。国外的渡槽一般都是10米一跨,跨度再加大,很容易出现渗水等问题。为了攻下这个技术难题,我们当初边试验边建设,光试验就搞了半年。现在京石段已经通水6年,可以说,我们的工程质量经受住了考验。”单跨混凝土重量达3400吨、槽身底部距地面最大高度为16米、3孔进口检修闸室单孔净宽达6米……介绍起漕河渡槽的一个个技术参数,张震如数家珍。
规模大、流量大,相应的技术难度就大,漕河渡槽成功的工程背后,是高水平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者。保定管理处副处长李景刚是中国水科院毕业的一名水信息学博士,提起自己的博士头衔,他却摆摆手说:“这可不算什么,南水北调的博士后都数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