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实现跨越赶超绿色崛起
衡水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 慧
衡水水资源严重匮乏,深层地下水连年严重超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市水生态环境,缓解资源型缺水矛盾,对我市长远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水权就是发展权”意识,将其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列为重中之重的命脉工程。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能够如期完成通水任务。
借机开源,连通输水大动脉。为最大限度发挥长江水效益,我市多次优化输水线路、节点工程建设方案,计划投资20亿元,铺设水厂以上管道225公里,同步规划建设了12个地表水厂。按计划,明年4月底前输水管道工程完工,6月底前加压泵站、压力箱涵和地表水厂等全部工程完工通水。届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惠及我市全境,每年3.1亿立方米优质长江水的到来,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市资源型缺水矛盾,实现由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向引蓄利用地上水转变,有效缓解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后备水源。
高效节水,避免水资源浪费。资源型缺水、水资源利用水平低并存是衡水的基本市情。面对严峻形势,在大力引进外来水源的同时,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节水工作,以水定产,量水发展,实现了从单纯工程节水,向工程、农艺、结构、制度、机制全面节水转变,探索出了一套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模式,
全市农业灌溉和城镇生产生活每年节水3亿多立方米。从今年开始,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实现基本不超采深层地下水。
科学调度,发挥大水网效能。为使长江水融入现有供水管网,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水效益,对全市水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调度、科学利用。配套工程建成后,衡水市城镇生活、生产用水将形成以利用南水北调水为主,以引黄河水、引岳城水库水、引岗南黄壁庄水库水为辅,以开采地下水为应急后备水源,全面覆盖境内每个县市区的水源供给保障体系,并与现有的“一湖、两河、三系统”大水网规划实现融合,通过4条引水线路的外调水,与当地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微咸水的水资源联合统一调度,最终实现全市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我市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把南水北调工程建好、管好、用好,为衡水实现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