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奉献期待更多“雪中送炭”
自2008年起,省会学雷锋私家车志愿服务车队队长苏俐和省会一些爱心人士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扶危助困,他表示,自己最难忘的是去年年底的一次献爱心经历。
当时刚调到承德高速路政工作的他,在一次普法宣传中,意外看到围场高速路旁的一个山顶上有一座破旧不堪的房屋。虽然山路难行,他还是决定攀上山顶去看看。
这家住着90岁的宋秀英老人和她57岁的智障儿子。他们的生活很艰难,但最难的是吃水问题。由于水井在山脚下,每次吃水,老人就得来回近一个小时,用水桶往山上拎。
苏俐和队友们最终通过募捐筹集了价值几千元的物资及几千元现金用于打井。1月19日,紧张忙活几天后,水井终于打好了,还装上了水泵。“当清水哗哗地流入老人家的水缸时,老人竟激动得跪在地上怎么也拉不起来……”而这一刹那,也让苏俐深切地感受到,“爱心奉献只有通过深入沟通和合理规划,才能真正实现‘雪中送炭’。与其爱心‘乱撒芝麻’,还不如集中力量把一件好事做实、办好。”
“群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要了解他们的需求,需要爱心团体做足功课,也需要相关部门、社区搭建起爱心团体与受助人群之间有效对接的桥梁。”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负责人董志强说,他对去年3月起沧州市运河区开展的“传递正能量,献爱微心愿”活动印象深刻。
此次活动由运河区文明办通过摸底调查收集本辖区特殊家庭的“微心愿”,并从中筛选出一批向社会公布,让一些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认领和帮助。活动中,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共为二三十个社区特殊家庭实现了“微心愿”。
“相关部门、社区能更及时、真实地了解到困难群体的需求。希望更多的单位、部门开展类似活动,带动更多的爱心团体加入到为困难群体‘圆梦’的行列中来,让献爱心活动更有针对性。”董志强说。
[编后] “善行河北·美德十问”第五问——“哪一次献爱心行动你最难忘”至此就结束了。您有什么特别的献爱心行动故事,或者哪一次献爱心行动让你印象深刻,欢迎继续来信来电告诉我们。
同时,“善行河北·美德十问”第六问——“讲诚信会吃亏吗”开始征集故事。如您身边有诚信不吃亏的故事,或对诚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请及时联系我们。您可通过本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与我们互动,也可通过电话:0311-67563363、67563368、67563369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