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高温热浪”来袭 如何做好防护
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通常是指一段持续性的高温过程,由于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并且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气象灾害。“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定。
高温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出现高温天气可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1、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
2、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3、室外劳动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并且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
4、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空调运作时,尽量避免送风口冷风直接吹着头部或长时间对着身体某一部位吹。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6 、避免皮肤被蚊虫咬伤、开水烫伤等,预防因气温高、细菌繁殖而造成的感染。
7、注意饮食卫生。要多饮水,每日补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温淡盐开水或茶水为主,兼食瓜果和新鲜蔬菜。
8、要静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安心调养,怡然自得。
9、要提高防范中风的意识。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腻,以防胃肠道消化食物时与大脑争血,增加脑缺血性中风的机会。凡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者应坚持服药,一旦出现心慌气短、头昏眼花、手足不灵、走路不稳、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