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站未来命运尚存未知
6月30日,走进张家口站内部参观,发现站台上的站牌再次发生了变化,“张家口站”的大字下方没有了指向上一站和下一站的箭头及站名。
“最初的张家口站也是铁路网上的一个节点,但后来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终点。”刘旭东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张家口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56年,张家口南站建成。北京开往包头方向的部分列车可以不再经过张家口站。此后,张家口站成为了当地市民口中的“北站”。
“北站停运了,我很纠结,一方面感觉挺遗憾,挺留恋;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张家口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赵玉娥一直关注张家口站的发展。2013年,一群当地退休的老干部通过她以专委会的名义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张家口站改建为“京张铁路纪念馆”》。据了解,类似的提案,张家口市政协近年来已连续收到很多份。
“留着北站,不仅能为市民留住一段活着的历史,也能为城市留住一份文化遗产。”赵玉娥说,被拆掉的那些东西,即便你再有多少财富,也无法恢复了。
“停运后,张家口站会何去何从?”成为记者所接触到的张家口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李志刚说:“我不愿意使用告别这样的词汇,它只是‘退休’了!”而刘旭东则表示:“我觉得它正在经历一次华丽转身。”
“我们觉得如果建成历史博物馆,会有重要历史意义,政府层面也曾有过类似考虑。”张家口市城乡规划局编审科科长赵海龙介绍,2004年编制的张家口市城市总规就曾提出取消北站,报国务院并转铁道部,当时未获同意。
一座坐落在张家口市的百年老火车站,何去何从,因为权属上的问题,地方的设想能否和铁路方面的意见达成一致,还是个未知数。
“我们是希望保留下来,但这绝不是规划部门一家所能决定的,老站的去向涉及方方面面。”赵海龙说,特别担心因城市经营中的种种开发需求而使老站不复存在。
这样的忧虑不无道理。记者获悉,一个地产项目已经占去了北站近一半的土地。
■相关
旧铁路能否变新颜
“能否把张家口南站至张家口站这一段铁路利用起来,建设一条城市轻轨线?”7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研究员刘守义与记者一见面,就说起了自己对停运后旧铁路线利用问题的设想。
刘守义的调研显示,三面环山的张家口市主城区,50万人口集中生活在清水河两岸的狭长地带,人口过于稠密,市区道路狭窄,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只有4.65平方米,道路与环境都面临巨大压力。
他说,山城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而京张铁路这一良好基础,可以为这一设想提供最大可行性。
刘守义的设想也是山城很多市民的梦想。张家口市城乡规划局编审科科长赵海龙的思路已经进一步细化:“我们的思路是从南口向南规划建设轻轨,两侧配以绿廊,从而形成城市景观带。”
6月30日下午,记者乘坐从张家口站驶往大同的6087次列车前往张家口南站。车窗外,青山映衬下,清水河以及河两岸的建筑,堪称风景。7.5公里的道路,列车共运行13分钟,而同样的距离,不堵车时乘坐公交车差不多要30分钟。
京张申奥为这一设想提供了新机遇。赵海龙介绍,随着京张申奥的进展,有关专项规划预计年内会提上日程。
而刘守义则设想,轻轨的线路可以北延至崇礼,南延至宣化县洋河南镇等地,在缓解市区交通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重心南移。
“城市发展的机遇,未必只有‘拆’才能有空间,对既有设施的改造也能开创出新天地。而机遇一旦丧失,很难重现。”刘守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