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站:一个世纪的风云记录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02 08:44:57 责任编辑:孙明霞

上:6月30日,在张家口站,列车从打有1898年钢印的铁轨上驶过。 武殿森摄

中:张家口站站牌。 董立龙摄

下:一位乘客让列车长在自己的车票上签名,以留作纪念。 董立龙摄

    ■阅读提示

    7月1日,张家口站正式“退休”。此前,它在输送旅客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一个多世纪。

    此前一天下午,被张家口人称为北站的张家口站送走了最后一拨外出的旅客;当天晚上将近21时,最后一拨到来的旅客,也走出了车站。

    作为中国首条自主建设的铁路——京张铁路的终点站,张家口站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也见证着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一座老站在向一座城市告别。借助这样的机遇,我们尝试走近老站,从它的一砖一瓦间读出那些曾经的风云际会。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王雪威 [张家口报道]

    一个车站拓展成了半座城市

    走进张家口站,一个多世纪以前建成的那九间站房还在。站房南侧,明黄色的砖墙上题写着“张家口车站”五个敦厚凝重的大字。

    题写者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10年后谢世。一个世纪后,作为民族图强的典范,该站仍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

    2014年7月1日,对于张家口站来说,是个特殊日子——从这一天起,坚守岗位105个春秋的老站“退休”了,在铁路部门的调整中,从张家口站始发终到的最后两对列车改到了张家口南站。

    这一消息传出后,前来与老站告别的张家口市民络绎不绝。有带着刚满周岁孩子的,有用轮椅推着老人的……或在站前广场上拍照留念,或扒着栅栏向站内张望,还有人购票上车,再坐一程。

    张家口站客运车间副主任徐纪文介绍,6月30日早晨张家口站发往北京的最后一趟列车,卖出了超过1000张车票,而这趟车平时只有二三百位乘客。当天下午张家口站始发的最后一趟列车出发前,连站台票都成为抢手货。

    “大家都希望多留一些纪念。这个城市的市民对这座车站有着不一般的感情;这座车站对这个城市的影响,也已经深深融入到了血液中。”一位媒体记者深有感触地说。

    1909年9月20日,对于张家口站和詹天佑来说,同样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詹天佑陪同清政府邮传部尚书徐世昌前来验收京张铁路。

    与最初来勘测线路时不同,这一天詹天佑是坐火车来的。当年8月1日开始试运行的火车已经把京张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到一日之内,而且到达张家口之后,詹天佑还有时间参加由邮传部组织的一场茶会。徐世昌在茶会上的演说洋洋洒洒,而詹天佑却只讲了239字,语气和用词都极为谦逊。

    詹天佑在讲话的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所望此后商业振兴,财殖丰阜。”说这话时,张家口站周边几乎没什么建筑物,张家口还只是一座与火车站隔河相望的城堡。

    “是京张铁路为张家口拉来了半座城,没有这条铁路,就没有如今的桥东区。”据张家口市《桥东区地方志》主编李志刚考证,铁路未通之前,今天的桥东区的地域上只分布着杨家坟、口里东窑子等4个村庄,人口不及千人。

    1910年,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建厂;1915年华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19年,宣化龙烟铁矿启动;1924年,张家口造币厂建厂……伴随车站的建成,张家口从陆路商埠跨向了工业重镇,这些厂矿虽历经变革,但今天仍旧是张家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而今百年老站已经被湮没在建筑群之中,以车站为原点,张家口这座城市已向外扩展了几十倍。但送别老站的人们,绝不限于这座城市,一位石家庄市民致电记者,在电话里讲了半个多小时,述说他与这座老站的故事。甚至远在上海,也有人网购张家口站始发的车票,留作纪念。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