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志愿填报 预测校线和专业线的四大方法

来源:人民网  2014-06-06 10:25:41  责任编辑:孙明霞

    4.关于高校预估当年录取分数线。

    (1)在高校预估录取分数线这个问题上,很多考生及家长对院校招生负责人员所作出的预估给予了过高的期待,似乎是一言定天下。其实在正式录取前,作为负责招生的教师,也只能是预测,不过由于长期负责招生,预测相对准确而已。但即使较为负责的、颇有工作经验的院校招生咨询人员,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当然也存在一些不是很负责的院校招生人员,或是因为想拉生源,或是因为其它原因,在咨询会上信口开河,随便说出一个分数作为对录取分数线的预测,还随意向考生许诺录取与否、录取至某热门专业。但是,严格按招生规范操作的院校是不应该在正式录取前给出这样的承诺的,由于不可能完全实现承诺,结果是损害了考生的利益,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2)正确认识学校公开预估录取分数线的目的和用意及做法。高校公开预估录取分数线的目的和用意都基本相同,简言之,就是有助于当年的招生工作,即招到德、智、体均好的优质生源,尤其是高分考生。可在方法上却不尽相同,有的意在准估,有的有意高估,有的却有意低估。以下文字引自《武汉晚报》(2006年7月16日)的一篇文章:

    预估分数线:招办主任都在“赌”

    “没有哪个招办主任愿意预估分数线,但也没有哪个招办主任敢不预估分数线。”昨日,我市某高校资深招生负责人坦言:每逢招生季节,每一个招办主任都在“赌”。高校招生,最怕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志愿断档,一种是志愿扎堆。从表面上看,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失误,但问题的本质,还是出在高校招生的“定调”上。

    每年高考结束后,各高校都会派出招生老师赴中学宣传招生。这些招生老师所透露的录取信息,尤其是预估分数线,则成为许多学校推荐和考生选择志愿的标准。随着高校生源大战的愈演愈烈,各高校在中学的招生宣传竞争日趋激烈,宣传口径也从预估慢慢变成了保证和承诺。

    与其说每个招办主任在赌,倒不如说每个高校的决策层在赌。向社会公布的预估分数线,都是由学校领导反复商量后最终拿出来的意见。

    无独有偶,再看一篇文章:“高校预估分数线成害人线,上线考生惨遭落榜。华科大信誓旦旦许诺的必录线,因考生扎堆分数线‘水涨船高’,成了‘空头支票’,16位上线的考生惨遇‘落榜’;武大、复旦的预估分数线则‘高了点’,非常遗憾地第一志愿都招不满,出现了广东招生少见的‘断档’现象今年,是广东实行知分填志愿的头一年,不少考生感叹高校给出的预估分数线反而成了‘害人线’——扎堆或断档,都让考生很痛苦;而无论高校招生宣传是‘豪放派’还是‘谨慎派’,都可能‘捅娄子’。”

    所以,笔者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理性地看待高校公开的预估录取分数线,千万不可过分迷信,以致重蹈覆辙。

    (3) 上面讲的是高校在能够较准确地预估校线的前提下,都有如此复杂的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是高考志愿填报这种上万人的“大兵团作战”呢?万一估错了,误差很大,是不是会导致“南辕北辙”啊?

    (4)媒体在公开高校预估录取分数线后,无疑会左右考生及家长,其所带来的反向作用或者说负面作用,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并心中有数。举例来说,2004年6月,武汉各媒体公布的42所重点高校预估分数线,与7月省招办公布的实际院校投档线相比,仅4所高校估分差距在5分以内,大多数高校的估分差距在5~15分,有的差距更大,还有一所大学的实际投档线甚至低于预估线60多分。2005年与2006年均误差很大,误差较小的很少。2005年,武汉大学在6月28日通过媒体公布,初步预计文、理科一般分别高出省重点线35分以上。几经周折,否定之否定才将预估最低录取分数线确定下来,不可谓不慎重,不可谓不周密,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可实际结果是,武汉大学2005年在鄂录取分数线:文科549分(高出重点线43分),理科569分(高出重点线45分)。这与其说高校预估录取分数线有失水准,不如说是高校预估在鄂录取分数线经媒体公布后,因左右考生及家长所产生的反向作用或者说负面作用而导致。因此在这里笔者告诫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盲从,切勿人云亦云,而应三思而后行。

    5.高校招生人员“忽悠”考生的力度。“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因此,日常生活中上当受骗的只是极个别现象。但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问题上,许许多多的考生和家长却常常自觉而不自觉地忘记了这个常识。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许许多多的考生和家长在各种高考咨询时的表现就明白了。在高考咨询时什么问题问得最多呀?当然是,我考了多少多少分,能报什么学校?我考了多少多少分,能否报某一所学校?考生和家长如果将招生老师、高考专家对此问题的回答仅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参考还是可行的;但如果将招生老师、高考专家对此问题的回答“当圣旨”,作为填报志愿的首选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那就成问题甚至是大问题了。全国每年因吃“天上掉下的馅饼”、“免费的午餐”而消化不良、导致“生病”,以至抱憾终身的考生有许多,现举几个考生的例子,说一说违背常识的危害及应对办法。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