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几年内陆续启动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或将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那么高考改革后什么样的考生更受青睐?
高校自主招生已经为“分数不是最高、综合能力却很高”的学生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打开了通道。浙江工业大学2011级学生小徐在面试环节表现优异,虽然后来高考、统考成绩不是很高,仍被录取,他入校2年来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大二时专业成绩居班级第一。学校老师表示,自主招生可以从综合评价角度发现好苗子,有利于选拔出优秀人才。
“我们试点学院的面试和招生是在综合能力基础上侧重学科特长,比如尽管参加数学、物理竞赛现在已经取消保送加分,但还愿意参加的学生就是兴趣比较浓,确实有学科特长的,我们对这些学生还是比较青睐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傅尧说。
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今后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将“以记实方式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并“逐步使之成为评优升学的硬性要求”。这将进一步转变目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随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完善,学生日常表现、全面发展指标有望成为高校选才参考。
“我们十分需要切实可用的素质评价信息,这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选择学生。”东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海雄说,也许在一开始,评价信息不一定能直接折合分数,但可以根据其内容在自主招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面试,这对学生也非常有利。
让综合素质评价“可量化、可信可用”的探索已在清华附中启动。清华附中去年底研制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积分系统”,内容包括承担社会工作记录、个人成长记录、个人奖励记录等6个模块数十个项目内容,所有记录均为客观写实性,重在体现学生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如学生打了一场篮球赛,附上照片及感受就可得1分;学生毕业时体重超重,但实际上已经比入校时减轻了体重,也可获得加分。(王莹 郑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