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创办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兴建了数百所这样的新型高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92所,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近30%,在校生达到275万,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的18%,在广东、浙江、河北等省,这个指标甚至分别达到28%、29%、33%。
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很多独立学院充分借力“母体”优势,办学起点高,办学条件好,办学政策宽松,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有的学校早已跳出“三本”圈子进入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的学校甚至与母体合作联合培养硕士毕业生。
这类新型院校由于专业设置更贴近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应用型、复合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及办学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不少高考考生、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那么,如何从几百所独立学院中慧眼识珠,选择、填报这一类别的学校和专业?
走出传统一、二、三本的误区
由于独立学院这样的非公办高校录取阶段被排在公办学校之后,即属于第三批次,所以被贴上了“三本”的标签,于是考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三本学校水平比二本低,能上二本学校就绝不上三本。但实际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具体到各省的情况,目前也不尽相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办负责人说,在浙江省,第二批和第三批早已合并,即传统意义上的二、三本均已在第二批次招生,二、三本的概念早已淡化。
传统的本科院校主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毕业生在一些对理论水平要求较高的单位较为吃香。而对于那些需要专业人才的单位来说,普通三本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更受欢迎,因为这类院校出来的学生不但具备传统本科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优势,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更快适应岗位需要。
【责任编辑:赵耀光】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