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州市梁家庄村,谁家有了红白事,不设账桌,不摆酒席,俭朴办事已成风俗,这都源于一条坚持了20年的村规——红白事随礼不超5元钱
无规 吃不完的酒席,放不下的面儿
2013年深秋时节的一天,对于深州市魏桥镇梁家庄村村民魏俊平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她的儿子曹永胜要娶妻成亲了。添新媳妇,在乡村可是一件大事。可是在梁家庄村除了魏俊平家院子里新贴的大红喜字和临时支起的一口大锅,村民并没有为这桩喜事忙活什么,仍旧和往日一样平静地生活着。
梁家庄村20年红白事不设账桌,结婚只随不超过5元的乡亲礼,早已成为村里约定的习俗。由于没有婚礼大操大办的仪式,魏俊平除了和几位前来帮忙的亲戚准备用来招待女方送亲队伍的三桌饭菜外,显得格外轻松。“做新被、赶集买菜,再加上今天举办仪式,整个婚礼就准备了三天,现在不用准备婚宴,村民们互相之间都不吃席,也不用排队记账,份子钱红白理事会在前天晚上都收好了,抄在门口大红纸上,所以我们没啥事儿。要是搁以前,提前准备半个月不说,酒席吃到最后还得浪费,可麻烦了。”
魏俊平说的“以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按照当时梁家庄村习俗,村里谁结婚,每家不派几个代表去吃酒席显得不懂礼数。据54岁的村民李国安回忆,当时虽然经济水平低,但一人随礼全家吃宴席的现象很普遍。“掏两角礼钱全家几口人都去吃席,有时候家里大人不在就让小孩子去,结婚主家至少得摆上二十几桌,自家院里摆不下,还要摆到邻居家或街道里。村里人好面子,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场面儿上要好看,二百斤的大猪得准备一头半。”李国安说,“家家户户都互相看着呢,宁可吃不完浪费、一盆盆扔掉,也不能准备的少了让乡亲挑理。有时一顿宴席仅饭菜就得花费一两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家里有两三个儿子的人家提到娶媳妇心里都发憷。”
名目繁多、铺张浪费的酒席不但加重村民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村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谁想改变又拗不过根深蒂固的攀比观念,按村里人的说法,“人人都反感这些仪式,也都知道酒席上浪费严重,可就是没人愿意带头改变。”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铺张浪费的风气,却在梁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曹二拖的任期里消失了。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孔德琳】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