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90后,地铁工地演绎青春
每天忙碌在火炬广场站的钢筋混凝土中,闲暇时爱骑单车游省城
喜欢音乐的张寒薇。本报记者 郄磊 摄
只有一个车架、两个轮子、一个车把和鞍座,没有闸线,没有齿轮转换器。4名90后青年,1女3男,每人买了一辆叫做“死飞”的自行车,他们在晚上下班后,会蹬上它,骑行在石家庄的大街小巷,看风景熟悉石家庄。这4名90后青年都工作在石家庄地铁1号线火炬广场站,今年大学毕业后,都来到中铁五局就职。他们说,他们很兴奋,因为他们所建设的第一个工程就与石家庄的第一条地铁线联系在一起;他们很庆幸,他们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给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未来带来交通的便捷。
□本报记者 冯月静
张寒薇:曾经的“超女”修地铁
昨日上午,在地铁1号线火炬广场站,4名90后建设者坐在记者面前,平静如水,就像面对每天他们都要打交道的钢筋混凝土和图纸。而一番畅聊后,记者觉得他们像一团火,让整个工地热血沸腾。
女孩叫张寒薇,身材高挑,面目清秀。生于1992年,来自湖南,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这是一个有梦的女孩,2011年,怀揣着梦想,她参加了湖南卫视组织的《快乐女声》选拔,并进入300强。而毕业后,她带着工程管理的毕业证,今年8月份从湖南来到火炬广场站工地,一头扎进一摞摞的资料和档案中,参与石家庄地铁1号线的建设。在工地上,很少能看到女生。在这个工地,总共就有4名,但远离家乡的张寒薇说,她觉得很好,在这里她收获了很多,知识、能力和朋友。在她的办公室里,干净整洁。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说起整理档案,许多人可能觉得很简单,其实是很繁琐的。她打开其中一个五层的文件柜,记者发现里面满满当当装满了文件和档案。“这只是光打桩的资料。”张寒薇说,地铁站如果明挖的话,首先就需要打桩。以后资料还会更多。尽管看起来很枯燥,但是她干得却井井有条,对打桩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桩的情况,她都非常熟悉。
“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就像石家庄地铁建设一样,刚开始建设地铁1号线,以后肯定还会有2号线、3号线……我们和石家庄地铁一起成长。”张寒薇笑着说。
工作起来认真而好学,而工作之余,喜欢音乐的张寒薇,会抱起她心爱的吉他,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先来一首台湾歌手张悬的《宝贝》,再弹奏一曲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舒缓的音乐,会让她放松。有时,她也会和几个同伴,登上“死飞”一起骑行在省城街头。
【责任编辑:郭凯】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