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到匈牙利考察,当地政府“以土地换年金”给予百姓保障的做法,给了吕振华启发。“2004年,我们开始着手进行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形态、农民身份三种战略转型。我们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他们手中的土地收归园区管理。同时,给予农民包括不低于原土地收益的转型生活费以及养老保险、劳动力就业在内的长效保障。”吕振华说。
以东胡庄为例,2007年1月签订转型协议后,园区按协议随之收回该村的土地使用权,农民开始领取转型费每人每月200元,耕地照种。随着中捷产业园区的新城区——— 黄骅新城的规划建设,2010年1月起园区又将转型费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这个转型对于中捷之后几年、乃至今后更长远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次正确的、开创性的战略抉择。1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为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城建设创造了一马平川的优势条件,成为中捷产业园区快速崛起的重要平台。”吕振华感慨。
十年过去了,中捷产业园区实现了一次改制、百倍增值的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列全国农垦区之首、137个省级开发区第二位,在沧州18个县市区排名第三。
从不停歇追逐梦想的脚步
凭着敢想敢干敢拼的不服输精神,吕振华带领中捷人完成了许多让外界认为不可能的“异想天开的美梦”。历经27次谈判,终于实现与中海油合作的“央企梦”,可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计划发展下游产业链的中海油集团,在寻求来料加工的合作伙伴中无意间发现了中捷石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中海油考察的过程中,中捷石化无论国家资质、环保测评还是设施配置,都是最全面最正规的。经过中海油法律调研小组的各角度评判,对方初步敲定了合作意向。
双方实力悬殊,注定合作之路崎岖不平。中海油要求最低合作门槛是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可当时中捷石化只有30万吨。是冒险投资8亿元上马设备达到对方要求,还是继续过原来“小富即安”的日子?纠结的吕振华,当时在本子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合作成功,中捷将一飞冲天;合作失败,中捷将万劫不复。”
在历经一年半27次谈判后,随着与中海油合作成功的一锤定音,中捷人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虽然中捷石化让出了部分控股权,但这次合作不仅解决了当地石油化工产业原料和资金的问题,更为地方财政创造了90%以上的税收保证。
吕振华的执着和坚持,在中捷当地有口皆碑,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官”,凡是关乎中捷发展的事他总是亲力亲为。香港洋紫荆公司收购中捷福森油墨项目,是园区重要节点性项目,吕振华全程参与洽谈。在一次关键谈判中,双方约定的日子正巧赶上大雾。为了信守承诺不耽误谈判,吕振华顾不上天气的恶劣,打了辆出租车就赶往首都机场。
一小时的车程,走了整整一天,危险随时降临。但同行的人没人敢劝吕振华,大家都知道他在项目面前“不考虑天气”。到了机场,恰巧飞机因雾晚点,他们终于在凌晨4时赶到香港,准时坐到了谈判桌前。港方大为感动,他们改变原来的计划,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接待,很快促成洋紫荆公司全资收购福森油墨,使中捷这家原来年收入只有1000多万元的民营小厂,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收入实现3亿多元、纳税1100万元的中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