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构想听起来不免带有几分科幻色彩,但从城市规划和管理入手治理环境,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思路。
据德国尼尔廷根-盖斯林根经济与环境应用科技大学教授马巴赫介绍,柏林的市政规划与环保两个部门是在一起办公的。“城市的发展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城市建设、工业组成、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等。地方行政机构在对交通、地方发展、建筑和土地利用等规划时必须考虑环保要求,所有项目都必须依法接受环境可承受能力检查才可实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的环境、交通、建筑研究等部门就共同开发了衡量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效率标准评价程序。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镇,并宣布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必须实现“零排放”。英国的贝丁顿社区已经成为世界低碳社区典范。
城市的绿地建设与管理也被重视起来。伦敦绿化带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2010年绿化带面积已达4841平方公里。同年英国绿化带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占英国国土面积的13%。这些绿化带有效地置换了城市空气。
日本在《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地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5个城市绿地保护五年计划,建立了详细的城市绿化标准,包括人均占有城市公园面积、布局、服务半径、规模、选址、服务设施设置及允许建筑面积等。东京都政府还出台了补助金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屋顶绿化。《绿色东京规划(2001—2015)》提出,到2015年,东京屋顶绿化面积要达到1200公顷。
“城市规划与管理看起来是一种宏观行为,离老百姓很远,但其实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技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洪艳认为,如果政府有意识地去规划建设一座节能绿色的城市,生活在其中的民众会自然而然地崇尚低碳生活。
如限制私家车行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伦敦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市内停车费用、收取“堵塞费”以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城、设立公交专用道和自行车步道网。东京都市圈以轨道交通为主,已经形成了2000公里长、拥有500个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承担了东京圈80%以上的城市客运交通量,远高于世界其他大城市。2000年以后,英国和日本还大力投资发展氢燃料电池公共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