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的劣势
石家庄某高校一位学生辅导员介绍,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远不止上述因家庭贫困造成的羁绊和困惑。
“城乡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而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职位要求是按城里人的标准设定的,比如,要求这个学生多才多艺,要求他见多识广,乃至要求他有城里人的某种气质,农村孩子从小面临着这方面的教育缺失,他会怯场、他的穿着打扮,很多孩子都会失分。”这位辅导员说。
“虽然我没有看到国家层面的相关统计数字,但劳动部门的这份调研数据,我认为可信度很高,基本符合实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赖德告诉记者,他是国家十一五课题“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负责人。
他认为,贫困、综合素养、气质等影响农村大学生就业都是表象,农村大学生就业处于劣势背后另有原因。大学扩招后,从表面上来看,农村孩子上大学人数比以前大幅提高,而上好大学的比例却是整体降低了,比如在“985”大学,来自农村孩子的比例逐年降低。承担扩招任务的主力是地方院校和民办大学,大多数农村孩子被这些高校吸纳。
高职院校在高校扩招中承担了大部分生源,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是由几所中职学校合并而来,在中职升高职的风潮中,由于片面强调规模,一些地方在升格标准上把关不严、放低门槛。在扩招中壮大的相当一大批高职院校,师资很差,教师要么不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么是低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只能适应中等技能教学,教学层次难以提升;它的课程体系还是沿用过去传统的体系,和企业、社会联系不紧……职业院校本身的职业化、技能型不强,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由于其办学质量上难以实现升格。因此扩招之后,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不高,仅有一个大学生身份,很快就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 在“学了几年虚长几岁没学到什么东西”的感叹中,就业中的社会资源较城里孩子贫乏,加之“户籍”限制等不合理的制度性门槛,农村籍大学生在升学、就业长跑中处于明显劣势。
【责任编辑:李莎】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