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河北经销商:打算减少欧盟国家葡萄酒进口比例

    燕赵都市报记者 郭春虹

    7月1日,商务部正式立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记者了解到,自商务部6月5日宣布启动“双反”调查以来,进口葡萄酒在国内的未来走势以及部分“洋葡萄酒”在中国低价倾销的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百元洋葡萄酒成本仅5元?

    低成本劣质红酒在国内冒充高端惹众怒

    “在国内某些超市畅销的价格百元左右的洋葡萄酒竟然只有5元人民币的成本!”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有业内人士如是爆料。

    据悉,目前国内进口红酒共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口瓶装酒,一种是散装酒。2011年以前,散装酒的进口比重曾达到七八成,这意味着市面上的进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内分装的,即运到国内后,厂家再进行勾兑,按口感调配、加水和色素等,最终分装成葡萄酒成品。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散装进口酒的比重虽然从2011年开始首次下降,但仍占30%。以2012年为例,葡萄酒的进口总量为39.45万吨,进口总金额为16.5亿美元;其中散装(>2升)葡萄酒的进口量为12.16万吨,同比增1.1%;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据此换算,这些散装进口酒平均1.18美元/升,以750ml每瓶计算,可灌装1.6亿瓶,每瓶约0.89美元,折合人民币为每瓶5.46元。

    这些折算价为5元成本的洋葡萄酒,如何变身为商超里百元酒的?业内人士根据进口酒的贸易流程算了一笔账:这些散装进口酒到岸均价为每升1.18美元,加上48.2%综合税(消费税、附加值税和关税)、清关、运输、灌装、酒瓶包装等费用,一瓶750ml的灌装酒最低成本不超过20元,经销商通常会以不低于80元的价格供应给超市或商场,再经过商超10%-15%的加价,到了消费者手中,这瓶酒已是百元价格,在餐馆酒店甚至能卖到两三百元。“正是这样的暴利,让一些经销商热衷于以极低的价格进口散装葡萄酒回国内灌装,这类酒在国外属于级别最低的佐餐酒,甚至只能算是能入口的酒而已。”据专家介绍,“如果这些散装酒进口后直接灌装而品质不变的话,还勉强可称为进口葡萄酒,但如果对这些进口原酒再进行勾兑,就完全不能算是进口葡萄酒了。甚至如果有些不规范的厂家,在勾兑中加入非法添加剂,那会产生更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据悉,成本价5元的进口酒占到进口葡萄酒的比例大概是28%。

    香港葡萄酒商会会长何耀康也曾对媒体表示,一些欧盟产葡萄酒确实存在低价销售问题,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的某些产区,进口的桶装葡萄酒每升不到1美元,他甚至亲眼看到一瓶在法国超市卖2欧元多的低档葡萄酒,冒充高档酒在山东日照某商店货架上以600多元销售。这些酒进口后严重影响到中国产葡萄酒特别是低端酒销售。他介绍,实际上早在去年6、7月间,中国酒类行业协会就曾向商务部投诉欧盟葡萄酒倾销问题。

    据悉,2012年8月份,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就公开表示,已递交给商务部对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的申请。今年6月5日,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出通告称,商务部已收到国内葡萄酒产业递交的申请,该申请指控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葡萄酒产业造成冲击,要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报道,欧洲有很多过剩的劣质葡萄酒,为了处理它们,欧盟曾经每年要花费五亿欧元,然而这些葡萄酒在欧洲市场无人问津,产能过剩的劣质葡萄酒很多都被出口到中国市场消化了。

    除此之外,欧盟国家对葡萄酒农的农业补贴种类繁多,数额也很高,法国一年一公顷葡萄园可以拿到300欧元的补贴。一年下来,整个欧盟对葡萄酒的补贴在13个亿欧元左右。这更使得很多酒农不愿意放弃葡萄酒的生产。而高额的补贴,也是欧洲葡萄酒成本较低的重要原因。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对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一直持审慎态度。商务部注意到近年来自欧盟进口葡萄酒的数量确有较快速度的增长,对于此次国内葡萄酒产业提出的申请,商务部将依法严格进行调查。

    河北省商务厅:“双反”对产业安全有利

    河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有国内重要葡萄酒生产基地,商务部正式立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国内产业安全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都十分有利。

    据悉,商务部的“双反”调查自2013年7月1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14年7月1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5年1月1日。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郭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