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扎得越深,长得越高大
周维涛的农场内,石子路的两旁,一块块整齐的菜地里,紫苏、韭菜、穿心莲、架豆等各种各样的蔬菜长势茂盛,一条用木料搭建起来的长廊伸向绿荫深处,长廊的尾端,坐落着12个别致的草棚。“这是我们的会员餐厅,每天只接待一餐,八凉五热十三个菜,每桌只收100元。”周维涛介绍,挺过来之后,他调整了经营方案,改变了过去给超市、饭店做配送的经营方式,借鉴开心农场,大量发展会员,建起了会员餐厅,拓展了服务项目。
生态农庄今年发展了近500名会员,会费分为380元和680元两档。除可在农庄游览、就餐之外,前者可以在农庄采摘90公斤蔬菜,后者则可在农庄耕种20平方米土地。涿州市的一些幼儿园也把这里当作了课外基地,孩子们会定期来农庄活动,浇水施肥,采摘瓜菜。
创业数年之后,王继成和周维涛都不再“单纯”,他们对农村的关注却日甚一日,前者一心想把村民带动起来,后者则开始关注农村养老问题。
2011年9月,在村里的3年服务期满后,王继成又续签了3年。他说:“我要找到一条适合梁后村大多数村民的致富路。”
在王继成看来,这条路门槛不能太高。经过一冬天的调查,他和村主任杨海玉选定了一个新项目:2012年,两人凑了20万元,租下200亩地,搞起了万寿菊种植。
这一年,村里先后有80多人走进了花田,其收入从2000元到8000元不等,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原来种花也能卖大钱。
在这样的示范和号召之下,梁后村的几项产业都在发生着变化,村里建设起了200亩的食用菌园区,有七八户入驻经营。
今年,当王继成发出种植药材的号召后,有33户加入了进来,中药材黄芪、铁芪的种植面积一上马就达到了500多亩,王继成还组织大家成立了海源药材种植合作社。他介绍,按目前的市场行情,这项产业将为村民们带来200万元的收入。
“创业,意味着需要不断创新。”另一个村引进的立袋式地栽香菇吸引了王继成,他几次前往考察,感觉这个项目同传统栽培方式比,投入不高,效益却很显著,如果探索成功的话,下一步可以引进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农民老了谁来养?”周维涛则开始关注起了农村养老这个领域。他设想,将来进一步拓展农庄的经营范围,利用这里优美的环境,搞个老年公寓,一半是收费的,另一半是公益的。他认为,这个项目既能给社会减压,给国家减负,也能有着不错的收益,肯定有前景。“实现这个想法,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但我会坚持下去,不懈地努力。”周维涛扶了扶身边的一株松树,说:“你看,这树根扎得越深入,树才能长得越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