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耕耘在田野上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3-07-05 08:04:02  责任编辑:张昭

    周维涛和他的生态农庄。董立龙摄

    阅读提示

    从没种过地的周维涛租下了136亩土地,在涿州搞起了生态农庄,在近500名会员的支持下,农庄的经营蒸蒸日上;

    放弃了3000多元月薪的王继成,回到家乡平泉后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引领几十户村民种蘑菇、种花卉、种药材,建起了专业合作社,摸索新的致富之路……

    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但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农村作为创业舞台。

    像他们一样,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季,走出校门,就走进了田野。不仅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自己的人生培植了精神的力量。

    □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 李建成

    到农村去创业

    “别给我拍照了吧,看我现在又黑又胖的!”6月26日下午,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周维涛第一次面露腼腆,眼前的他和两年前的照片相比,判若两人。“同学聚会,我就说自己在种地,实话实说嘛!”2011年4月,即将从保定学院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周维涛,在涿州市高官庄镇租下了136亩土地,开始打造“龙水湾”生态农庄。

    彼时,他和两位同学在保定市创办的人力资源公司已经风生水起——— 工资之外,每年分红可达10万元。“父亲告诉我,要是总干非实业,容易变得浮躁,因为来钱容易,花钱也快。”父亲的话把周维涛拉到了土地上,他卖掉了保定公司的股份,全力经营生态农庄。

    几乎每一个投身基层的大学毕业生,在做出选择的同时,都伴随着某种放弃。“在高碑店那家食品公司,我的岗位都定了,从车间班组长助理做起,月薪3000多元,车间主任对我可欣赏了,但我还是放弃了。”王继成选择了回乡担任大学生村官——— 2008年国家出台的这项政策,最吸引他的,是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在衡水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就读期间,王继成就设想通过网络来推广在家乡平泉县已经形成规模的食用菌产业,带领乡亲致富。“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无论王继成,还是周维涛,乃至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走上创业道路的,这句看似平实的话语背后,折射着那些年轻人澎湃的创业激情。

    城里的商业开发,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农村、农业上大片的市场空白,让周维涛们找到了广阔的空间。

    “涿州离北京这么近,特别缺少一处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休闲场所,不用说别的,年轻人谈恋爱,除了华阳公园,就只能到肯德基里去坐坐了。”周维涛看准了方向,一起步,就投入20万元搞农田水利建设。

    资金来自他在保定开公司的收入。这么大的举动,他却没有告诉父母,家里一直以为他还在保定经营公司。直到有一天,父母来村里串亲戚时看到了他,很惊讶地问:“你怎么在这儿呢?”

    王继成的创业,则在毕业半年后从种植食用菌起步。他的月工资只有2000元,没有积蓄,也不敢跟家里要钱,就在平泉县黄土梁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建起了10亩食用菌种植棚。

    6月24日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家是普通农户,10万元绝对是个大数字,父母要知道了,肯定会担心,会坚决阻止!”

    在这样一个个超常之举的背后,两位年轻人靠着一份创业的激情,上路了。河北新闻网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