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海兴农民组团抢救“西路梆子”

    农民团体“拿了证”

    63岁的赵洪昌同样难忘自己小时候听西路梆子时的情景。这位一直务农、开过几年大货车的农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自己只要听说别的村唱西路梆子,不管多远也得赶过去听。没自行车就走着去。在他的记忆里,当时周边的村子每个村都演,甚至还都有自己的“子弟班”,请来老师传戏,然后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

    但是,一种焦虑和担忧越来越压在赵洪昌的心上,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西路梆子渐渐失去了当年的“风光”。据赵洪昌说,周边村庄的“子弟班”全盛时期能够演出160多折戏,但后来只剩下了40多折。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年轻人“不愿听”、人们忙于外出打工外,西路梆子这种艺术形式没有剧本和曲谱,只能靠口口相传,也使得流失速度加快,“去世一位会唱西路梆子的老人,就丢了一批戏”。

    面对这一切,对西路梆子有着真挚感情的赵洪昌坐不住了。2002年,他和几位同样焦虑于西路梆子“没落”的志同道合者想到了一起,大家只有一个心声:不能让西路梆子就此“断”了!

    这个小小的农民团队首先搜集资料,同时在周边村庄发展西路梆子的爱好者。经过他们的苦心经营,这个当初由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慢慢发展壮大,从几个人到十多个人,再到几十个人……

    2007年,海兴县新馨民间文艺协会成为海兴县惟一经民政局备案发证的文艺团体。这个“农民艺术团体”“拿了证”。当时还是赵洪昌自己掏了3万元钱垫资,为的就是着眼长远,“名正言顺”,让协会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更好地发展壮大。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李莎】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