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 付薇
与父辈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目光投向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技术性行业,赚钱糊口并不是他们进城打工的惟一目的,通过一份工作进而安家城市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他们中的大多数,必将成为各地的城镇居民,他们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骨干力量,而他们的市民化进程也迫切需要来自产业的支撑。
在石家庄有两套房的“农民工”
“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挺知足的。”赵力旗一边给自己的新房子装着灯具,一边说。
这是他在石家庄市区购买的第二套房,他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赵力旗来自行唐的一个村子,用他的话说是“标准农村”。他的父辈们都是从村子里出来打工,然后回到村子里生活,是城市的过客。而他,不但在城市里扎扎实实安了家,还和妻子一起买下了两套房。
“我和我爱人都是村里的,是一个县的,现在的生活应该说是我俩一起打拼出来的。”他憨憨地笑。
赵力旗的身份证上写着1979年出生。出乎意料地,这个34岁的年轻人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说法并不抵触,他觉得自己确实仍属于“农民工”,只是跟父辈那一代已经很不同了。“最大的不同,大概是我们有条件出来上学,接受东西快吧。”
1998年,赵力旗毕业于石家庄市的一所中专学校,到现在已经15年。他说,回头看,毕业找工作时他经历了一个幸运的契机。当时,他学的是机械钳工,原本是向石家庄市拖拉机厂定向委培,但他毕业时,拖拉机厂并不缺人,因此他进入了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的博深工具,在15年里,从一线工人晋升到了现在的车间生产调度。现在,他跟妻子每人都有三四千元的月薪,第一套房买得便宜,他们已经有余力购买第二套房,而且能够轻松支付第二套房的月供。
他说,当年几个去拖拉机厂的同学已经下岗了,而同他一起进入博深工具的同学情况还不错。作为来到城市打拼的乡村少年,有的时候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