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古村落休闲游、民间工艺展示、乡土文化体验、农家农事活动体验,围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浙江一些村庄积极探索,努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轻轻地在风中翻转,香香地在碗中盘旋,美美地和着我们的微笑,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歌咏的是大陈村的一种特色美食——— 大陈面。
大陈面已有500多年历史,但一直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没有做大规模、打响品牌。2010年,村里建成了一个年产5000吨大陈面的标准化工厂,喜欢唱歌的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请人创作了《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这首歌是大陈村的村歌,也是大陈面的广告歌。”2010年9月,汪衍君带着这首歌在首届中国村歌之星演唱评选活动中获奖,大陈面的市场知名度也随之提升。目前,大陈面已经发展到20多个品种,最贵的每公斤卖到16元,60多名村民因大陈面而致富。
借助市场化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利用,成为一些村庄的共同选择。江山市和睦村有着近300年的传统土陶生产历史,现存60多孔古窑址,有30多位制陶师傅。村里引进部分社会资金联合成立了彩陶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力争把整个村打造成古陶文化村,开发仿古陶瓷系列产品,使传统土陶生产基地的古风古貌、传统制陶工艺得以传承。马家弄村借助“鼓文化”的影响力,成立了锣鼓表演队,去年一年表演队的劳务收入就达到30多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新业态也开始在农村涌现,如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为主的养生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等。
【责任编辑:赵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