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10余名非洲孩子吴桥学杂技

小师弟感觉训练很有趣儿。

    出镜人物

    来自尼日利亚和埃及的10名非洲学生

    采访动机

    昨天,来自埃及的两名学员抵达沧州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与先期抵达的8名尼日利亚学生会合,正式开始学习杂技。

    □文/图 记者 姚文靖 实习生 张建

    吴桥杂技学校的留学生总务老师乜冠华告诉记者,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承办的“2013年非洲国家杂技学员培训班”共10名非洲学员,最大的18岁,最小的14岁,学校已经根据学员们的自身素质和身体条件量身制订了培训方案,还将安排他们到石家庄杂技团、河北省杂技团青岛基地进行实习。一年后学成回国,将进入国家艺术团体,或者在本国从事杂技教学。

    “学杂技苦不苦,累不累?”面对记者的问题,已经开始前期学习的尼日利亚学生——17岁阿雅腼腆地给记者看她用英语写的日记。

    6:00

    起床铃响了,浑身上下可以疼的地方几乎都在疼。但是一想到师傅们在操场上等候,我和同学们还是坚持爬起来。先是一千米慢跑,之后是素质训练,每次我们出现在早餐桌上的时候,都像“饿狼”。“中国爸爸”——生活老师们像往常一样微笑着问我想吃什么,还不忘嘱咐我早晨天凉,不要喝可乐了。

    8:00

    准时上课。马淑敏老师是杂技专业课老师,能得到这位中国教授的真传,我们都觉得“不虚此行”(这是中国的成语,昨天刚学到的)。今天训练的科目是“前滚翻”和“后滚翻”,在家只会打篮球的我们,练这样的“绝活”可真吃力。一遍又一遍,翻得我都昏了头,突然觉得能站着走路真是种莫大的幸福。但是想想家乡的观众都在等着看我们的中国绝活,大家都咬牙坚持着。马老师一直在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倒立训练时他用双手扶着我的双腿,几滴热乎乎的东西滴到了我身上,“那是老师的汗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仅仅是学生的辛苦,也有老师的心血。

    11:00

    专业课结束后,今天加了一堂40分钟的汉语课,“中国先生”牟红圆老师教我们读拼音、写方块儿字。我早就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起来一点不比杂技简单。

    12:00

    午饭是我们每天的节日。中国饭太好吃了,“土豆炖牛肉”、大米饭,还有沧州特色的“姜丝可乐”。

    17:40

    下午的课程依旧很累,走出教室的时候乜冠华老师偷偷告诉我们在休息大厅等他。乜老师带了两大包沧州金丝小枣,那么小的枣却比蜜还甜,真想给家乡的爸爸妈妈尝一尝。一边吃,乜老师一边给我们理发。14岁的小师弟巴古密忽然抱着乜老师哭起来,原来这个小家伙想起爸爸就是这样给他理发的。

    21:20

    乜老师把我和小师弟送回公寓后却没离开,直到宿舍熄灯了,老师才回家休息。今天埃及的两名同学到了,明天将正式开始培训,我很期待在中国一年的生活和学习。(注:“乜”读“niè”)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张昭】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